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美可能温和退出QE

发布时间:2013-09-09 16:09:09    作者:DF064    来源:信息转载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即便8月就业报告有那么一点混沌,但这并不影响美联储9月开始退出QE政策。上周五的就业报告为本月退出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但仍然可以认为美联储对经济有足够信心,因此会在本月温和地削债。

  这也许是数年来最重要的一份就业报告。如果结果令人振奋,将为美联储退出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加上一块砝码,反之热钱又将重回新兴市场。

  美国8月的就业报告像是一块淋上鱼子酱的土司,味道十分怪异。8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16.9万人,不及彭博调查的96位经济学家预估中值的18万人,但失业率却降至7.3%,为2008年12月以来最低,结果看起来十分矛盾。

  经济学家认为,即便8月就业情况不明,也并不影响美联储退出QE,而退出的规模可能为100亿美元。

  就业参与率降至63.2%

  能否这么解释上述矛盾现象:在经济尚未加速前,企业不得不小心涉水,而失业率的意外下降,是因为有更多人离开了劳动力大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解释站得住脚。就业参与率降至63.2%,为1978年8月以来新低,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就业池,导致失业率反而走低。就业参与率衡量的是劳工队伍规模占工作年龄人口的比例,又被称为“真实就业率”。

  那么,是否应为美国就业市场垂头丧气呢?也不尽然,根据美国劳工局的调查,8月兼职工作下降23.4万份至2799万份,同期全职工作上升11.8万份,这与今年前7个月的情形迥异,当时就业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为兼职工作者。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政策调整,此前有规定,规模超过50人的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健康保险,故一些公司不得不削减工作时间来控制成本。

  美国汽车业加速招人

  从字面上,人们并不能真正了解美国就业市场前景,但一些世界级企业或许能提供帮助。

  福特——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显然对招人兴趣盎然。彭博报道称,福特计划将第四季度生产量增加7%,因此会在密歇根州弗拉特罗克的工厂新增1400名新员工,以应付日趋增长的FUSION汽车产能。

  彭博汇编的资料显示,截至6月底的第二财季,福特职工人数为17.5万人,同比增长6%,为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水平。有意思的是,职工人数为自2012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增长1000人以上。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福特老对手通用身上,其第二财季职工总人数达到21.9万人,同比增长4%,为至少4年来最高水平。美国汽车业加速招人,其背后是行业的复苏和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8月美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为1月以来最快增速。分车型看,销量上升最快的是以宝马5系为代表中端豪华车,其次是大型传统SUV,包括道奇、福特和GMC等车型。

  QE规模或削减100亿美元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即便8月就业报告有那么一点混沌,但这并不影响美联储9月开始退出QE政策。

  巴克莱分析师在9月5日的一份报告中称,预计美联储将在18日政策会议上决定,将每月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至700亿美元,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各占350亿美元。

  而来自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文森特·雷恩哈特则表示,上周五的就业报告为本月退出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但仍然可以认为美联储对经济有足够信心,因此会在本月温和地削债。

  有意思的是,此前的美债死多头比尔·格罗斯也坦言美联储会无视令人失望的就业数据,将在本月宣布削债100亿美元。

  接受彭博调查的34位经济学家的预估中值显示,美联储有望在本月将QE规模从850亿美元,削减至750亿美元,其中国债削减100亿美元,MBS规模维持不变。截至上周五收盘,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6个基点,至2.934%,美元指数则跌0.5%至82.15.

  美联储QE退出的冲击点在哪里

  美联储退出货币刺激对新兴国家的影响成为G20峰会上的主要话题。美联储放缓量化宽松步伐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货币宽松周期将趋于结束,非常规政策开始回归常态,这势必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不排除触发新的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美联储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出现明显改善:(1)私人部门和金融部门去杠杆化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随着股市上涨和房地产复苏,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改善加速,财富效应和资产型储蓄上升能持续地提振消费的恢复;(2)经济产出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以及贸易收支改善使美国经济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复苏之路;(3)尽管就业市场复苏仍比较缓慢但结构性失业并非货币政策所能解决。对美国经济而言,量化宽松已经基本完成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历史使命,“退出”行动几乎不可逆转。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会陷入一个新的金融震荡时期,甚至不排斥触发新的危机的可能性。

  首先,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导致全球资本流向逆转。数据显示,至今已有接近950亿美元流入美国股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而相反新兴发展中国家的ETF则流出84亿美元,近一个月并有加速之势。近期,国际金融协会(IIF)预计2013和2014年从新兴市场流出的跨境资本料将增至1万亿美元,并将2014年流入新兴市场资本规模从今年的1.145万亿美元下调至1.112万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最低。

  此外,“退出”所引发的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年5月份,随着美联储基本明确了量化宽松政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不断传递政策转向的重要信号,美国国债收益率就持续走高,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4个月新高。

  美联储停止资产购买将会降低市场对长期国债和机构MBS的需求,并大幅提升美国长期实际利率,进而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资产抵押债券利率水平。借贷成本上扬的影响不止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和抵押贷款上,受此影响,亚洲融资和借贷成本普遍也出现上升,其中印度十年期借贷成本现已升至9%上方,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印尼国债收益率飙升至2011年3月的高位,南非国债收益率也达到19个月高点,廉价融资的时代可能很快结束。

  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对新兴经济体冲击更大。市场对美联储退出政策预期逐步增强,8月16~20日,20种主要新兴市场货币全线下跌,其中印度卢比兑美元下跌2.4%至63.2,创历史新低,而印尼盾也在上周一跌至了四年以来最低水平。亚洲以及新兴市场汇市、股市全线下跌,新兴市场债券收益率大幅走高,印度实施资本管控限制印度注册公司和民众在海外投资的金额,以阻止资本外逃,新兴经济体似乎正在陷入美联储QE退出的风险旋涡。

  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至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历史加以梳理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与新兴经济体危机爆发有密切关系,几乎每次危机都爆发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由松转紧”的转折时期:美国降息周期一般意味着资金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如两次石油危机期间资金流向拉美地区,2000年以后则流向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

  美联储实施非常规量化宽松政策以来,全球层面过剩的流动性在低利率环境下已形成对高回报率的渴求,这种渴求自然使得新兴国家受益,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速更高、风险溢价更高、其货币升值潜力巨大。美联储扩张资产负债表,不断释放美元时,这些流动性就如洪水猛兽般冲向新兴经济体,导致国际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国内信贷扩张,以及通货膨胀的加剧;而当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时,新兴经济体又面临着资本外流,本币汇率急跌、国内流动性紧张,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直至爆发危机。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0年的阿根廷危机等有着相同的逻辑。

  那么,哪类新兴经济体经济和金融脆弱性更大呢?当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时,经济和金融脆弱性高的国家将首当其冲:一是杠杆率高国家。债务比率的国家脆弱性更强。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新兴经济体大量举债,致使负债率不断上升。据IMF预测,新兴经济体平均债务/GDP接近40%。由于外部需求放缓,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债务/GDP比重上升,新兴经济体继续依靠债务融资刺激经济将带来较大风险。美联储收紧货币直接导致新兴经济偿债成本上升,导致债务不可持续,

  二是“双赤字”国家。一些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外需减少、出口下滑所造成的经济增速减缓,我们看到近来印尼、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货币错配问题日益严重,外债规模,以及财政赤字、经常项目赤字“双赤字”风险不断扩大。

  三是资源型出口国家。美联储退出后美元进入周期性上升通道,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冲击国际原材料的价格,如南非、巴西和印尼等资源生产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一次大调整。经常项目顺差减少,甚至出现逆差后,不得不靠资本项目净流入维持资金周转,这将进一步加重偿债压力,导致经济脆弱性大幅降低。

  比较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以上几类国家汇率大幅贬值、资本外流很可能抛售美元储备资产,但这种方式并不足取。美国宽松货币周期结束、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及其投资回报率降低等因素都可能使资本长期净流入的局面发生重大改变,并对新兴经济体货币产生较大贬值压力,新兴国家央行采取干预本币贬值的政策操作空间越来越小。一旦新兴经济体大规模抛售美元储备,可能很快耗尽各国外汇储备,加剧资本外流,进而可能触发新的危机。(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