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美联储宣布维持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这意味着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尚未终止。由于会议结果出乎了市场意料,美元指数重挫,大宗商品价格应声上涨。
美联储在会议后的声明中表示,目前经济状况并不是非常乐观,并显著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大多数联储委员认为,等到经济更为稳定的证据出现时才会减少债券购买量。在会议结果公布之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把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缩减100亿美元,由于结果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期,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反应强烈,黄金当日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4%。
QE退出之剑仍悬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状况备受关注。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数据一直表现不错,失业率持续下降、PMI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回暖、房地产行业大幅改善。这些数据令市场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已经走上正轨,也令大多数投资者预期美联储会在9月份减少购债规模。
但是,在9月18日的会议上,美联储显著下调了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并以此作为暂不退出货币宽松政策(QE)的理由。
美联储此前曾预期2014年美国GDP增速为3.0%至3.5%,但在这次会议上,他们却将这一预测值下调到2.9%至3.1%,还将通胀水平的预测从此前的1.4%~2.0%下调至1.3%~1.8%,并指出过低的通胀水平不利于经济发展,且是继续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条件。
国都期货宏观经济研究总监李健认为,短期来说,美联储维持850亿美元的购买规模不变对大宗商品而言是利好。一方面,全球的流动性依然会较为充裕;另一方面,美元指数遭到打压利好大宗商品价格。但值得注意的是,QE作为2008年危机后推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是不可能一直执行下去的,何时退出QE、如何退出QE将再度成为市场悬疑。
对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讲话中表示,如果年底经济表现较好,有可能美联储选择退出QE。
尽管美联储再度对QE缩减含糊其辞,但何时缩减只是时间问题。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将从美联储这次会议的结果中受益,但中长期来看,上涨的空间并不大。
全球货币政策将“跟风”
美联储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全球的利率市场和资金流向,而货币政策又将直接关系大宗商品的价格。
在9月初G20会议上,各国财长对美国QE退出关注较多。大多数国家的财长建议,美联储应该控制退出量化宽松的节奏和速度,认为在8月份亚洲金融市场出现的动荡,就是美联储退出货币政策预期所致。
奥巴马当时也表示,将“有序”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并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近期美联储表示暂不缩减QE规模之后,全球其他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将随之调整。
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特征。原来增速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普遍遭遇赤字增加、出口减少等问题,而欧美经济体去杠杆化成功后,显示出了较强的复苏态势。
近期,欧洲央行已经开始考虑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同步,几次议息会议均保持利率不变并要求各国执行严格的财政预算。在美联储放缓QE缩减之后,欧洲央行很有可能继续与美联储同步。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由于之前许多国家出现经济增速下滑、贸易赤字增加的问题,而这些国家央行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放任本币贬值。美联储QE放缓之后,这些国家资金外流现象将暂时缓解,其央行货币政策或会出现相应调整,货币贬值的程度相应得到抑制。
可以推测,各国的决策者都会将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的时间预期向后调整,并相应微调本国货币政策。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倾向于维持目前利率水平不变,而新兴经济体则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来控制通胀、抑制货币贬值。
对于大宗商品来说,由于欧美主流货币政策的继续宽松,其名义价格会出现一定的上涨,但上涨的空间也许会因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收缩而得到抑制。
债务上限的新风险
上周四伯南克在联储会议中指出,目前美国经济增长下滑风险已经降低,但由于财政状况不佳令今年经济增长放缓至少一个百分点,而10月中旬即将到来的债务上限问题谈判将给市场带来新的风险。
由于目前两党对于债务上限分歧较大,今年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很有可能再次面临僵局。
李健认为,本次美联储没有缩减QE规模的原因,除了经济复苏缓慢、通胀低下,还可能考虑到糟糕的财政状况对于经济的冲击。尽管大多数专家认为政治僵局导致政府关门并引发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低,但两党会争执到最后时刻才妥协的概率较大。美联储下次会议将在10月29日至30日召开,届时美国两党或仍然相持不下。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在10月会议上开始缩减购债的可能性非常小。
尽管购债规模保持不变暂时可以认为是利多,但对于大宗商品来说,债务上限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利空。2011年标普因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引发了包括大多数大宗商品在内的金融资产暴跌。因此,在债务上限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大多数投资者会对大宗商品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反弹的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