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营造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

发布时间:2015-02-11 15:23:54    作者:    来源:万联证券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2月10日,央行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链接)。报告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情况,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不断补充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用调结构的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报告确认,2014年,人民银行累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14万亿元,年末余额为6445亿元。其中,9-10月通过MLF向银行提供7695亿流动性,11-12月,投放3750亿元。第二季度以来未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年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0。

一、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保持适度流动性

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表示,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继续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

六是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继续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市场、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企业互保联保等风险领域的监测分析。

二、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我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从增速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等角度看,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更趋明显。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体量较大,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回旋余地很大,市场空间广阔,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需要坚定推进结构性改革。

当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面临着不少老矛盾和新挑战。

从国内情况看,主要是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也会对全社会投资行为等产生影响,随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并难免伴随一定的风险暴露,同时全社会债务水平仍在上升,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外需恐难有大的改观,国内经济尚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维持低位,都对未来物价形成影响。而经过前期较快上涨,目前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依然较强,物价预期还不很稳定。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必须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总量政策之间的关系。

一是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宏观总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提高调控的灵活性,要在基础条件出现较大变化时适时适度调整,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

二是经济可能在较长期间里经历转型和调整过程,传统增长引擎减弱与新兴产业发展并存,面临淘汰过剩产能与扶助新兴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要进一步促进结构优化,用调结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结构调整过程中难免出现一定的风险暴露,既要看到其中有市场出清、结构调整的积极信号,也要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防止出现金融体系的大幅波动和顺周期问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是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必须在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活力上下功夫,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三、2014年货币政策回顾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SLO投放流动性10210亿元,回笼1000亿元

上半年,针对外汇占款增长前快后慢、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影响较大的特点,以正回购操作为主、逆回购操作为辅,搭配使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总量合理适度和分布均衡。

进入下半年之后,综合考虑流动性总量仍较为充裕,但外汇占款增长进一步放缓、影响流动性供求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的实际情况,逐步降低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的力度和频率,直至暂停正回购操作,并通过正回购和央行票据到期、开展SLO操作等适时适度投放流动性,与其它工具相配合促进流动性平稳增长,同时加强预调微调,熨平流动性短期波动。

全年公开市场累计开展正回购操作30210亿元,开展逆回购操作5250亿元;开展SLO操作累计投放流动性10210亿元,回笼流动性1000亿元。年末公开市场正、逆回购操作余额均为0;SLO投放流动性操作余额为1000亿元,回笼流动性操作余额为0;央行票据余额为4222亿元。

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2014 年共开展12 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模共计6200 亿元,其中3个月期3800 亿元,6 个月期1500 亿元,9 个月期900 亿元;年末余额为270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00 亿元。

2、2014年MLF操作1.14万亿元,年末余额为644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9月创设中期借贷便利,向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2014年,人民银行累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14万亿元,年末余额为644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总体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主动补充基础货币的作用,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稳定增长,为稳增长和调结构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10个省(市)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根据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情况,第二季度以来人民银行未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年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0。

3、实施定向降准,调整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

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建立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的正向激励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 年2 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 个百分点。

4、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

2014 年各季度,人民银行均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并进一步完善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规则,根据有效信贷需求状况,在参数调整上向支农支小较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以及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倾斜,更有针对性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贷款比例,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5、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工具,加大再贷款、再贴现力度,支持优化信贷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 年初调整再贷款分类,设立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新设的支小再贷款,并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主要发挥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管理政策,多次增加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年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2154 亿元,比年初增加470 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524 亿元,比年初增加524 亿元,再贴现余额为1372 亿元,比年初增加235 亿元。

2014年,人民银行总行在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将经人民银行内部评级的金融机构优质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抵押品范围,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目前,试点地区初步建立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基本制度、操作规程和央行内部评级数据库,并开展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操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5年,人民银行将逐步推广分支行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

6、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创新组织、机制、抵押品、产品和服务模式,将更高比例的贷款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2014 年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9%,增速较2013 年末回落3.6 个百分点。

7、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在去年11月不降息后,银行客户的贷款利率水平有所降低,12月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比降息前下降0.11个百分点。

8、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1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共开展交易11305.50亿元人民币,共实际动用380.07亿元人民币,动用余额为158.01亿元人民币,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9、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为棚改提供依法合规、操作便捷、成本适当、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2014 年,国家开发银行共新增发放棚改贷款4086亿元,较上年增加3026 亿元,增长286%。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经营财务状况和涉农金融服务持续改善。2014 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为3.8%,同比下降0.3 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3.2%,同比提高2.8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35.2%,同比提高8.7 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2339 亿元。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7.1 万亿元和3.4 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和12.0%。

10、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简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管理,支持部分地区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

此外,报告还展望了全球经济。报告称,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整体复苏步伐有望加快,但仍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2014年,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总体温和复苏,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和宏观政策分化明显,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增多。具体来看,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欧元区经济整体走弱且面临通缩压力,日本经济受政策影响波动明显,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部分国家金融市场动荡增多。

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