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切入到财富管理行业。借助牛市,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今年前5月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这一成绩正在助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拓公募业务以及第三方业务。
保险机构积极申请公募业务
今年4月,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成为首家获得公募牌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随后,基于其在固定收益领域多年的投资经验,泰康资产推出了泰康薪意保货币市场基金,主要瞄准工薪阶层的薪金理财细分市场。
据泰康资产相关人士介绍,在固定收益的投资上,泰康资产建立了一套涵盖宏观经济、利率产品、信用产品等领域的投资分析框架,搭建了完善的投资体系,开发出了泰康定息投资因素分析模型,对于该产品的运作颇有信心。
除了泰康资产之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安邦人寿、阳光保险也分别以发起设立新公司或成立公募事业部的形式开展公募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固定收益市场、货币类市场进行过长期、大量和深入的研究,并在实际保险资金运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投资经验,这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财富管理市场上最有能力切分的蛋糕。
保险公司拥有庞大的销售渠道和人员队伍,申请公募基金业务将有利于公司提高渠道产能,分摊渠道成本。据了解,平安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保险等公司申请到了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已经开始分批进行相关人员的资格培训。
第三方资金业务发展迅速
早在2005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就已启动,业务范围由原来的单纯受托管理保险资金,扩大到养老金、年金资产管理以及投资咨询领域。
随着政策的放开,保险资管展开第三方委托和受托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加。2014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泰康人寿旗下资产管理公司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均达到千亿级别,同比增长迅速。2014年,甚至有保险公司在第三方资金上的管理费收入超过了保险母公司的管理费收入。
第三方业务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动市场化的结果。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保险资产管理不仅要为保险业服务,还要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与市场上其他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尽快成长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但是,第三方资金管理业务也存在障碍。6月25日,泰康资产高管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主办的“保险资管机构第三方受托业务圆桌论坛”上表示,大资管时代发展第三方业务是保险资管机构的重要发展战略,近年来保险资管机构第三方业务明显增加,但保险资管机构开展第三方业务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业务规模和种类的大幅度增加对保险资管机构的产品、风控合规、内部治理等都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前5月平均收益4.29%
7月8日,在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伴随着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创新,保险资产管理逐渐成为驱动保险业发展的两个重要轮子之一。
据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21家,有10余家专业资产管理公司、10家香港子公司,还有150多个资产管理中心或资产管理部门,全行业近5000名投资专业人员,管理着业内外近13万亿元的资产。
在业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责定位是进行资金管理、资产配置、风险防范、安全维护等,按照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理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取更多、更稳定的投资回报,满足保险消费者保值、增值的需要。
据统计,2004年~2014年,保险资金累计实现投资收益总额21425亿元,平均每年实现近2000亿元的投资收益。
曹德云表示,正是这些投资收益弥补了保险行业承保利润的不足,有效化解了风险。最近两年,随着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投资收益稳步提高,2014年,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为6.3%,综合收益率为9.2%,是近3年来最好水平。2015年1月~5月,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为4.29%,年化为10.3%左右,有望好于上年。
在资产质量方面,多年来保险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机制的逐步完善,资产配置也开始分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保险资产的风险得到了较好的管理。
截至2015年5月底,保险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占24.7%,债券占34.6%,股票和基金合计占16%,另类投资占20.4%,其他投资占 4.3%。其中,存款、债券、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资产,都具有较高的信用级别和较为完备的增信措施,体现了著名的投资铁律“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效地分散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