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笑语
截至2015年6月底,国内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03684.49亿元,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巨大,其运用收益已成为保险行业利润的来源,因此保险资金运用效果关系到保险行业的发展。良好的保险资产管理对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保险业财富管理、风险保障等功能,以及提升保险业自身的竞争力,都有很大的意义。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原则
(一)“三性原则”
一是安全性。保险是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风险提供必要的补偿,以实现其风险保障的基本功能,保费是风险转移价格,保险业必须始终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各种赔付风险,才能保持自身的稳健发展,这就决定了保险投资必须是一种稳健的、安全的投资,并随时注意投资的风险水平。
二是流动性。灾害的发生多数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对投保人的赔付也很难预测,当现有的准备金不足以支撑赔付时,就需要保险资金投资的资产变现,这就要求保险投资的资产要有适当部分保持较强的随时变现能力,并且,高流动性还有助于随时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三是收益性。保险公司也是一种商业性的金融机构,追逐利润是其经营目标,因此,保险投资必须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这是增强保险公司风险保障功能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就需要对各大类资产的长期收益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而不局限于追逐资产价格的波动。
(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原则
所谓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指投资品种应遵循“对称原则”,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等方面相匹配,并以此作为依据不断调整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谋求经营上的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产负债管理就是其资产配置在期限、收益、流通性等方面要能匹配其资金来源结构,而在其开展资金来源业务时,要考虑到有相应的资金运用业务与之相匹配。资产负债管理能够使保险公司更加稳健经营,尽可能降低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风险,同时也会使保险公司资金管理更具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保险业的利润越来越依赖于投资收益。面对日益庞大的保险资产和可用资金的迅速增加,保险公司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投资管理水平,取得较好投资收益,才能确保满足资金偿付能力需要,并增强实力,实现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改善空间。
(一)资金利用率方面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保险业对投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多种因素限制,保险公司从投资认识上的提高转换到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落实还需要有个时间和过程。虽然投资资产的规模在逐年上升,但与保险业总资产比起来,可运用资金占总资产比率仍有提升空间,可运用资金中银行存款占比较大,这不利于提高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收益率。
(二)投资结构方面
受投资渠道、投资比例、市场容量、资本市场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保险业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保险资金的投资组合还没有做到充分的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多用于与利率相关的固定收益投资品种,这些投资品种具有较强的利率敏感性,规避利率风险的能力差。从长期来看,只有股票和房地产收益率能跑赢名义GDP增长率,但保险资金在这两类资产上的长期平均配置比例并不高。
(三)投资收益率方面
虽然去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达到6.3%,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但收益率波动较大。2001-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只有4.6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专业投资人才方面
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忽视了对保险专业投资人才的培养,使得市场上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技术型投资管理综合人才,这无形中使得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风险加大。另外,随着保险市场内部外部的逐步放开,资金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放宽,投资品种的日益丰富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等,来自外部竞争的压力越来越明显,来自内部管理水平的压力也越来越突出。
三、对保险业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拉开了我国保险业新一轮较快发展的大门。“新国十条”提出:要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要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2014年9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在京成立,分散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也有了交流、共享、合作的新平台,成为落实“新国十条”的一个重要举措。2015年,中国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推出,进入试运行过渡期,与旧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只做定量监管相比,偿二代在将定量资本要求细化为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增加了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定性监管要求,并要求加强信息披露,引入市场约束机制。这一系列事件表明,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需要大胆改革创新、加快发展。
(一)加强自身基础建设
首先是队伍建设,提高保险资产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存的劳动用工体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准确合理地评价从业人员的工作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积极鼓励和组织员工参加各类研讨、交流、考察和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知识,开阔员工视野,拓宽员工思维,培养更加敬业、诚信、专业的人才。
其次要搭建系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偿二代”的推出使其势在必行,且随着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为满足在不同国家同时展业和横跨多个行业同时提供服务的需求,在保险行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的复杂程度上升的大趋势下,没有系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很难应对业务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挑战。此外,无论是从应对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市场隐含风险上升,久期不匹配的潜在成本也已上升,逐渐完善、强化保险行业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同时,考虑到未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宽,保险公司缩小资产和负债的久期差距的机会正在增加,对于国内保险公司而言,改善资产负债匹配程度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必要性和迫切性都在上升。
(二)丰富产品类别,同时强调差异化、多元化投资战略
保险公司应当通过提供完整的保险产品线,全方位地满足保单持有人的各种需求,无论他是追求保险保障还是超额投资收益。同时,明确不同的产品定位,避免导致不同产品投资策略的混淆和同质化,不同的保险产品有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因此需要匹配能够实现特定产品价值的差异化投资策略、选择适当的资产配置方法。
目前,符合条件的国内保险机构已可从事境外投资,这为保险公司通过境外资产配置减轻对单一地域的依赖,同时分散风险、保证投资收益打开了路子。
(三)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责是通过构建自身的专业研究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帮助委托方管理好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这包括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运营风险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风险控制和必要的风险承担机制来追求其“零发生”。投资风险管理则是在确定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对宏观经济、行业、个体风险的研究,对每项投资进行风险定价,评估多承担风险是否可以得到相应的风险补偿,通过多层次的风险和收益平衡,最终实现满足既定收益情况下的风险最小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也已步入深水区,转型的阵痛不可避免,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过渡造成了较大威胁。保险业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功能,它的发展壮大不仅对于其自身,对于我国的发展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保险业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又是促使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