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养老金入市 投资安全不容小觑

发布时间:2015-09-07 09:27:20    作者:刘英团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近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办法明确: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 30%;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各地养老基金结余额,预留一定支付费用后,确定具体投资额度,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

养老金收益低,“亏空”使其“收不抵支”。“十几年来,基本养老保险金年均收益不到2%,低于CPI,缩水惊人。”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早些年所述,由于负利率的侵蚀,“躺”在账户中高达2.7万亿元的养老金,仅在2013年的损失就高达178亿元。如果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体系,不对退休年龄等进行调整改革,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将收不抵支。日前,财政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数据显示,社保基金收入 43088.07亿元,支出38463.97亿元,剔除9741.75亿元的财政补贴,社保基金“亏空”5117.65亿元。其中,2015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剔除财政补贴后,总收入减去总支出,“亏空”3115.33亿元。

养老金收支不平衡加剧了养老金的“缺口”。据统计,2014年职工养老征缴收入增长明显低于支出增长,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愈加明显,一些省份当期已经收不抵支。未来养老金收支也面临巨大压力。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目前达到14.9%,2020年将达到19.3%,2050将达到38.6%。与此同时,劳动人口的数目在下降。目前抚养比是3∶1,到2020年则达到2.94∶1。但是,由于养老金改革其牵涉面广、涉及利益复杂,多次尝试均无功而返。其中,既有既得利益集团(或群体)阻挠的因素,也有法律上的限制。比如,法律对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没有具体的投资方案,大部分养老金只能存银行或购买国债。尽管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但这种只“输血”不“造血”的做法恐怕不足以弥补养老金的亏空。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所言, “单纯靠国资划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靠财政补偿并不创造财富。”

养老金“入市”是国际惯例。从国外的实践看,养老金的投资应当是多元化的。比如,在日本的养老金投资构成中,有20%投入到国际股市,20%投入到海外固定收益与欧美国债等领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芬兰养老金海外投资占比已达到七成,其中25%投资于欧元区其他国家,45%投资于欧元区外,本国项目占比只有30%。同时,在基金管理上,国外社会保障体系资金倾向于基金化管理的策略。比如美国401(k)计划中的养老金投资占比长期在90%以上,其中投资于股票、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等权益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

从我国养老金“入市”的试点看,13个省市均取得了年平均收益率超过9%的好成绩。从国外来看,养老基金通常配置30%至60%的股票资产。就目前而言,投资股市不失为一个选择。一方面,养老金需要通过投资资本市场进行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支持。但是,资金的安全也不容小觑。所以,养老金“入市”要有规矩。一是要科学合理按养老金的一定比例投入,比如5%—10%,不要全部投入。二是必须选择投资回报丰厚稳定的大盘蓝筹股长期持有,每年可享受7%—8%的分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委托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经营养老金,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要加强监管,要通过立法,通过建章立制来保障养老金投资的安全,如果其中有人渎职失职或违法造成养老金亏损或者流失,必须依照法律追究行政的、刑事的法律责任。

(作者系法律职业工作者、独立时政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