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伟楠
强化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加快产品化、投行化、国际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保险资管行业达成的一项共识。
2015年,保险资管业务创新如火如荼,保险资管产品在种类上较2014年更加丰富,中保投资基金设立,保险私募基金萌芽,资产支持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以及传统的债权投资计划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市场环境倒逼保险资管创新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资管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保险资管机构共注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42只,规模1027.45亿元;注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69只,规模1019.68亿元;此外,注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5只(194亿元)、股权投资计划5只(465亿元)。产品化模式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实行注册制三年以来,保险资管产品注册规模已超过1.02万亿元。
“创新”也成为资管协会自成立以来就凝结在“血液”中的一种精神。
资管协会创立之初,将创新作为协会的四大职能之一。面对竞争激烈的大资管市场,加快创新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资管协会配合监管部门、协同市场主体着力推动业务创新,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了创新发展部,在治理结构上建立了创新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在制度规则上将业务创新引入规范的轨道,在创新方法上发挥案例示范效应,并在2015年举办首届“保险资产管理创新产品大赛”。首届创新大赛经过由业内外评审专家专业、审慎的评审,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及优秀团体组织奖3名,集中行业优势资源和力量推动业务创新,进一步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回顾10多年发展历程,创新始终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总体来看,这些年在保险资产管理创新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从周边环境看,任重道远。”资管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认为。
从宏观环境看,我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包含“转型、转轨、转方式”,还有“调质、调速、调结构”。国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的动力要由过去的要素和投资的推动,逐渐转到创新的驱动上。保险资管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大环境下,只能置身其中,才能跟上时代。
从中观环境看,跨行业、市场、业务、机构的大资管市场潮流方兴未艾。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其他资产管理行业创新风起云涌,保险资管行业如不加快创新,结局将是被边缘化,在金融市场上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逐渐弱化。
从微观的环境看,保险费率的市场化改革,是保险资管面临的负债端的新挑战。特别是表现在资金成本不断上升,而且目前呈现刚性特征,这种压力将直接传导到资产端,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将日益加大。资产负债长期错配将加大经营风险。
是消极守成?还是积极创新?
在低利率、资产荒、项目荒的环境下,保险资管如若消极应对,市场有什么配什么,可能面临利差损风险,只有在拓展新业务、新模式上多做文章,寻找更多的优质资产,保险资管行业才能突破当前的困境。
保险资管创新稳步推进
下一步,保险资产管理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创新:一是创新常态化,既要依托创新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平台统筹推进,又要倡导市场机构个体的创新,激发市场创新积极性;二是创新落地化,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给市场充分的创新空间,将创新创意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三是创新意识增强化,科学评估创新风险,对待创新既要宽容又要注重反思和总结;四是创新协同化,注重通过与业内外和境内外机构的合作推进创新;五是创新规范化,通过建立行业评估机制和自律机制,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动创新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保险投资收益战胜利率周期、市场周期的变化,才能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刘传葵认为,未来几年,保险资产管理创新将不断走向新阶段。
首先,真正的市场创新应是自下而上的,但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创新基本上属于自上而下的,但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越来越强。金融市场的创新如果想真正贴近前沿、适合市场、满足投资者需要,必须由市场机构去推动。政策宽松推动的自上而下的创新和机构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创新会有一个交融的过程。
其次,风险控制能力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风险控制能力强和风险管理能力强的资管公司创新能力必然强。因为即使在低利率时期,内控好、风险管理能力强的公司能够承受更高的风险来博取更高的收益,因此,资产管理业之间的创新竞争实际比拼的是风险管理能力。
再次,成功的模仿本身就是创新,要不遗余力地在创新上多做文章。不仅要向国内的其他的行业机构学习先进的经验,还要更多地关注国际上的资产管理和创新的趋势。国外的新产品,拿过来按照其原理,结合国内市场的情况成功模仿,对国内来讲就是创新。
“新的一年里,监管部门在加强风险管控的同时,也会继续推动市场健康发展。”刘传葵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风险控制为关键,资管协会将配合监管和市场的要求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保险资产管理创新。”
“首届保险资产管理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