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和平
2017年金融业开放取得了积极突破。“从现在开始实施对中外资一视同仁的政策。”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比例时指出。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公布,将有助于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做好多方面的安排及战略准备,包括未来可能与潜在中资机构达成合作、获得牌照许可及国民待遇等。
事实上,我国对外资进入金融行业始终持开放态度。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在《2017-径山报告》研讨会上透露,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普适的,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及负面清单等方面,应该遵守国际规则。外资金融机构认为中国市场十分重要,并表示必须进入并占有部分中国市场份额,迫切希望中国能对银证保三个行业实行全股比、全牌照的放开。
细分市场小银行有望获青睐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吹风会上提及,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事实上,市场此前对提高外资持股中资行比例上限一直抱有期待。不过在银监会2015年6月发布并施行的《中国银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并未把相关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单一外资股东对中资银行的持股上限仍为20%。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人指出,由于经营思路、风控理念等方面的显著差异,20%的持股上限也限制了外资行股东提高话语权的可能。20%的持股上限,也意味着很多外资机构只能充当财务投资者的角色,难以深度介入经营,股票减持就是买卖。
2004年汇丰银行以144.61亿元人民币入股交通银行,获得交通银行19.9%的股份。此后,一批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开始入股中资银行,如瑞银集团入股中国银行、花旗银行持股广发银行、恒生银行持股兴业银行等。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外资银行监管趋严、流动性进一步告急,不得不通过减持甚至清仓中资银行股份以回笼资金提升自身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要求。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末,外资银行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2.38%,而截至2016年末,这一数据已降至1.38%。
专家指出,随着未来美国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的放松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企稳向好,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兴趣和能力将会提高,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取消为扩大我国金融开放创造了制度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持股比例的“松绑”预计不会在短期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期的政策效果可期。银行业的规模体量较大,外资提高持股比例的资本金要求较高,境外机构大规模持股国内大型银行的可能性不大,但逐步提高对中小型银行的持股力度的可能性会相对更大一些。瑞银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团队分析认为,细分市场的中国小银行可能更受外国投资者青睐。
数据显示,从2001-2016年,德国、日本和巴西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水平稳步提升,分别从4.3%、3.9%、8.9%升至6.0%、5.5%、9.3%。同时,外资银行并没有冲击国内银行的主导地位。2016年,德国、日本和巴西的外资银行资产占比分别为29.6%、3.8%和11.2%,国内银行仍然稳居主导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近期撰文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对大国而言,引入外国投资者对本国银行冲击有限。从银行业自身发展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改善了本国银行业经营绩效,增强了经营的稳健性。
三年后外资可控股人身险公司
朱光耀透露的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显示,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从目前中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情况来看,寿险公司外资比例不得超过50%,财险公司则没有外资投资比例上限的限制。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在今年9月的外资保险公司座谈会上表示,将坚定不移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对于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鼓励其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领域;对于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机构,将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
纵览28家外资寿险公司,目前有18家公司已经在中国扎根了10年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正数的公司有15家,为负数的有13家,外资寿险公司经营分化较为明显。在政策层面,根据正在行业内征求意见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保险公司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不过,这条三分之一的“红线”仅针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境内股东,也就是说,外资保险公司的境外股东将不受此比例的限制。
专家表示,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比例突破50%,并将逐步放开,这意味着外资进入保险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在合资公司中可以谋取控股地位,甚至还可以以独资子公司的形态经营,从而增强了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灵活性与自由度。
一般来说,市场会认为寿险资金量大,关系到国计民生、金融稳定等,所以此前并未大幅开放。专家认为,保险行业进一步的开放可以促进改革,对于推动保险市场改革,促进保险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保险专家指出,中资公司的竞争力从来都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被保护出来的。我国家电行业与汽车行业竞争力的两重天表现就是很好的证明。寿险主要是个人业务,基本上不存在本土资源利用损失的问题,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可以更充分贯彻其经营理念,成为市场的新鲜血液。而且其经营理念、产品与经营策略等都会有市场溢出效应,促进中资公司的转型与发展。
外资证券基金深耕中国
同步于整体金融业的开放,中国证券基金业迎来又一个开放窗口期。目前,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该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外资机构可以在合资券商中实现控股,从1995年中国第一家合资券商诞生至今,已经走了22年。取得控股权对于外资股东来说非常重要,控股之后便可以实现对人事、管理、投资理念等一系列问题的把控,更好地把其在国外市场的经验应用在中国市场。提升外资投资比例至51%的举措也得到了外资投行的高度评价,让一直希望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外资有所期待。高盛表示欢迎这一声明并期待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摩根士丹利将其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并表示,相信这会为中国国内的金融服务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商机。
基金行业的开放程度相对比较高,截至2016年,超过四成的公募基金有外资参股,合资公募基金营收占到行业总收入的37%。而在私募基金方面,在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突破两万家,外资私募基金正在跑步入场。11月9日,惠理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景顺纵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路博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三家机构完成登记,成为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目前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里、景顺和路博迈7家外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完成登记。
尽管中国允许外资在合资券商中获得控股权,但是并没有让国内的券商行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一位曾经在合资券商工作过的投行人士表示,中资券商的服务近年来提升比较快,这也决定了合资券商在中国很难有所作为。东吴证券分析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毕竟只有20多年的历史,如果依靠20多年的历史经验,跟他们沉淀了上百年的经验去对抗的话,差距肯定有。但内资仍然有很大的存量优势,首先要面对的还是整个行业的压力和监管方面的新政策。
相关链接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四大要素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走向世界的需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也进入关键阶段。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开放中国金融业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金融业走出去、外资金融业走进来双赢局面的必要前提。
第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缓冲期来临的履约践行。
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开放金融系统外资持股比例是中国当时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个承诺,目前中国经济已基本有能力抗击外来经济波动,已是全面开放金融业的一个良好时点。
第三,体现了中国的经济自信与金融自信。
从规模上看,截止到2017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余额为约200万亿元,世界排名前100大银行中有约四分之一为中国的银行业。中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已达约9%,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金融业资产规模已可与世界大国分庭抗礼;
从资产质量上看,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截止到2017年三季度末约为1.8%,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3%,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欧洲银行业不良率到2016年底约为5.63%,美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约为2%。
尽管我国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大背下,但仍然保持了较低的不良贷款率水平。足以证明我国金融业经营水平不弱于世界各国,全面放宽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体现了中国的经济自信与金融自信。
第四,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强化了统筹协调监管,为对外开放做出制度保障。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设立将统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分析研判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做好国际金融风险应对、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
同时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对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业务监督和履职问责等。这也为未来扩大对外开放后强化对外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升了有效性和效力。
(李虹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