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2017年全球资管10大动态

发布时间:2018-01-08 17:05:45    作者:姚波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2017年的全球市场,从容代替了动荡,资管机构保持着自己的节奏,ETF和智能贝塔等被动资产保持着快速增长,对冲基金也在多年萎靡之后业绩回暖。

资金流入创纪录 全球基金业大狂欢

2017年可能是20年来,美国共同基金获得资金流入最多的一年,全球共同基金规模也水涨船高。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截至11月初,美国共同基金在此前的12个月共计增长了16%,增量达到2.9万亿美元,总规模21.1万亿美元。

欧洲基金及资产管理协会近日公布了三季度的资金流向报告,前三季度的资金净流入已接近2015年全年,这预示着欧洲基金2017年的资金净流入将创下历史新高。前三季度,欧洲共计资金净流入达到了7610亿欧元,同样高于2016年全球流入资金的4570亿欧元,也势必超过2015年全年的7630亿欧元。

ETF资产连续四年加速增长

2017年ETF资产获得连续第四年增长,全球流入ETF的资金量在11月底达到了5530亿美元,而2016年全球流入ETF的资金量仅为3790亿美元。2015年,ETF净流入的增速为6%,2016年增速为8%。而2017年这一增速达到了46%。

全球ETF的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市场。研究机构ETFGI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有共计4240亿美元流入了美国市场上的ETF,占全球流入资金的近八成。目前,美国市场上的ETF资产规模达到了3.3万亿美元。

2017年共有44家公司首次发行了ETF,不过,在2017年发行的809只ETF中,只有75只超过了1亿美元,而这一门槛通常被认为是ETF盈利的最低标准。

新兴市场复苏 表现超发达市场

黯淡数年的新兴市场2017年迎来大爆发,在市场回暖、本地货币升值以及科技股上扬的刺激下,新兴市场整体表现超过发达市场,相关基金成为最大受益者。

MSCI新兴市场指数2017年累计涨幅达到了32%,表现仅次于2009年。在美国市场,有670亿美元流入了新兴市场债券,另有610亿美元流入了新兴市场股票。相比较,MSCI发达市场指数2017年的涨幅不到20%。产品方面,全球最大的两只新兴市场基金领航富时新兴市场ETF和安硕核心MSCI纷纷创下了一年来新高,涨幅分别为26%和32%。

对冲基金业绩翻身 仍未完全扭转颓势

对冲基金以无论市场牛熊都具备赚钱能力而标榜于世,但这两年的业绩并未证实这一能力。在经历了惨淡的两年后,对冲基金将迎来近5年最好的表现,截至11月,对冲基金出现强劲增长,业绩回报连续12个月为正。

据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的数据,HFRI基金加权综合指数截至12月15日上涨7.56%,过去12个月上涨了8.64%。相比较,过去三年的对冲基金综合指数的年化回报仅有3.81%。

智能贝塔快速发展

规模将破万亿美元大关

过去5年,智能贝塔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年增速保持在30%左右,晨星预计,全球智能贝塔资产总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

智能贝塔是被动指数投资的进化版,体现了发达市场指数投资的成熟阶段。智能贝塔能够凸显指数组合中某类因子的作用,如调整股票权重使每只股票不论市值大小均为相等。

由于智能贝塔策略的快速发展,过去5年,其资产管理规模已经增长了2倍达到8660亿美元,成为增长最快的一类资产类别。2008年,这类资产的规模还只有一千亿美元,2015年时增加到6160亿美元,2016年年底已经达到了7650亿美元。11月底的规模已接近9000亿美元。由于2017年以来智能贝塔产品规模依旧保持了30%的增速,超过万亿美元规模已无悬念。

人工智能重塑华尔街

人工智能(AI)的热能正在从其最熟悉的量化对冲基金向传统资管行业扩散,海外不少老牌基金公司都在尝试在投资管理环节中使用这一手段。2017年成为人工智能开始在金融界大范围应用的一个起点。

美国最大投行JP摩根雇佣AI专家重塑其全球交易中心。年初,JP摩根开始在欧洲的机构结合AI执行交易,并逐步推广到亚洲和美洲的交易中。

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则尝试将AI运动到公司管理上。CEO达里奥希望即使他不再管理公司,AI管理系统也能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5年,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都要或多或少用到人工智能。虽然人为决策对于风控和投资框架设计仍很重要,但在策略创新上,人工智能将完成更多的工作。

科技股成最强投资主题

2017年,以苹果、亚马逊、谷歌等为代表的科技股表现强劲,美国标普500科技板块上涨38%,美国股市的上涨对科技股的依赖程度达到了近15年的顶峰。

投资者总是喜欢追逐热点,尽管这些领头羊已炙手可热,但资金还会源源不断流入这些股票。目前,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和微软的累计市值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中国科技股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也获得世人瞩目,成为2017年知名度最高的中国股票。

高盛近日指出,不管是对冲基金还是共同基金,都从信息科技股的配置中获益,科技股帮助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实现业绩翻身。

比特币热引发对冲基金追逐

比特币2017年最多上涨20倍,年初时,比特币价格只有800美元,近期已突破2万美元。即使在欧美市场,主流的资产管理机构仍很难直接投资比特币及其他数字代币。由于目前数字代币缺乏监管,容易沦为洗钱和网络黑客的攻击对象,共同基金和ETF均不能直接投资比特币。

比特币的疯狂引起资产管理界的一连串反应。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对冲基金已发行了100多只虚拟数字货币产品,规模超过20亿美元,其中84只是在2017年开始发行的。2017年投入数字货币的对冲基金平均回报达到15.22倍,而其他资产的回报仅为7%。

2017年,比特币基金在欧洲抢先问世。一家名为Tobam的小型公司发行了首只比特币基金,这只产品不属于欧洲常用的基金结构(UCITS),也没有在交易所上市,因而不受通常的基金监管。主流基金经理和投资顾问表示,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目前不会考虑比特币投资。但也有投资人士认为,尽管比特币风险很高,但它提供了股市之外的投资选项。

境外中国资产成为投资亮点

境外中国资产2017年表示突出,MSCI中国指数(除A股)涨幅达到50%,仅次于2009年的58%。

2017年投资中国的对冲基金业绩领先。HFRI新兴市场中国指数上涨了28.76%,仅次于印度市场的29.25%。除了对冲基金,中国资产相关ETF也成为2017年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基金类别。中金公司看好中国ETF的增长潜力,在2017年7月收购了金瑞基金公司的多数股权,进入美国资产管理行业。

共同基金打败业绩基准才收费

传统主动管理基金公司的业绩压力越发明显,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主动作出改变。在低成本指数基金的竞争下,共同基金为留住资金,采取措施降低费率。

全球最大的资管和主动管理机构之一的富达国际,计划调整目前的基金收费模式,将费用更多地与业绩挂钩。

10月初,富达国际表示将逐步改变旗下主动管理股票基金的单一收费结构,引入与业绩挂钩的收费模式。这一新的收费计划将基金的年度管理费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即覆盖基金的基础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