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资管市场拥抱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8-01-29 14:23:18    作者:和平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资管市场与海外机构的合作也将更加密切。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A股市场被纳入MSCI国际指数体系,助力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中国的监管机构逐步向外国公司开放金融市场等因素,许多外国基金公司申请并获得向中国投资者销售基金产品的许可证并推出新产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近日表示,中国将继续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创造有吸引力的国内投资环境。

资产管理策略咨询公司Casey Quirk预计,未来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2.8万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逾17万亿美元。未来3年,中国储蓄资金将占全球新流动资金的近一半,而美国将占10%,英国仅为1%。资产管理市场占中国总财富比例将从2016年的4%增长至2030年的10%。

□记者 和平

海外巨头布局中国市场

2018年更多的外资机构进入私募市场,产品也将迎来发行潮。近日,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上海的WFOE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引起了业界关注。一般来说,登记后的6个月内就要发行产品。贝莱德表示,早在备案登记前,资金募资、产品设计等具体流程就已经在进行当中,中国市场也是贝莱德未来将大力开拓的潜力市场。

2018年1月2日,富达国际旗下外商独资企业富达利泰宣布在中国推出两只全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中包括首只股票型私募基金。2017年1月,富达国际成为首家获得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授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

据了解,目前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等10家全球知名的外资机构先后拿到私募牌照。此外,还有超过30家全球投资机构均在中国成立外商独资企业,为后期申请私募牌照奠定好了基础。

对于许多外资机构而言,中国既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之一,也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

随着行情有所转暖,国内的私募仓位也逐渐提高,据私募排排网仓位调查显示,当前私募机构的平均仓位水平维持在七成左右,较上个月六成左右的平均仓位有所上升,普遍以中高仓位为主。其中半仓以上私募机构在所有接受调查的私募中占比87.39%,相比上个月的58%大幅上升;其中仓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机构占比为54.62%,相比上个月的38%也大幅上升,满仓的私募机构占比24.37%,相比上个月的15%也有所上升。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外资私募发行股票策略产品,说明国内的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国际吸引力,也说明国内的私募行业经过了国家对优质产业保护已经发展起来了,能够在监管层的引导下经受外资的冲击,可以接纳外资私募参与行业竞争。这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内私募行业的成长,外资私募基金产品促进了国内私募基金产品的多样化,有利于私募管理人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投资能力。

险企海外投资多元化

近期,泰康保险发布公告,称已收购West Street Capital Partners VII Offshore,L.P.基金1000万美元的有限合伙份额并成为其有限合伙人。该基金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欧美市场。不仅泰康保险在积极推进海外布局,多家险企均看中海外投资,逐步推进海外布局,我国保险业海外投资类别、投资方式逐步多元化,投资区域也逐渐扩大。

虽然我国保险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仍在初期发展阶段,但已现规模,投资项目、投资方式均呈现多元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险企均通过港股通及其他方式进行境外投资,总金额约为1410亿元。

大量的保险资金正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注入海外市场,从险资海外投资特点来看,保险资金进行境外投资正逐渐多元化,一方面是资产类别逐渐增加,从股票、存款、债券逐步扩大至股权、股权投资基金和不动产等。另一方面是险资海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从以直接投资为主,到逐步增加间接投资,包括对私募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的投资。

随着各险企海外投资力度的加大、投资项目相应增多,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投资区域正逐步扩大,从香港市场扩展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提升。

对于未来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空间,保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资金分散风险、改善收益、缓解资产负债错配的需求仍然充足,随着海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的加强与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保险资金“走出去”还有很大的空间。

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接轨

A股将在2018年6月1日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标志着中国与全球市场更接轨。根据MSCI披露的数据,MSCI将在2018年分两步纳入A股,第一步在五月,纳入比例为2.5%。第二步在八月,纳入比例上调至5%。

去年下半年,外资流入A股的速度一直在加快,根据央行数据显示,外资持有A股的资金量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说明A股被纳入MSCI后引入了源头活水,也正在引入价值投资理念。多位基金经理透露,外资或希望赶在明年6月MSCI正式纳入A股前进行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会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的目光。随着外资机构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市场将更由基本面驱动,而A股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国A股市场充满了巨大投资机遇。

法国兴业银行副总裁Didier Valet跟随马克龙访华时指出,A股纳入MSCI指数,意味着更多的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感兴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桥梁,能够让中国的A股更多的跟世界接轨,能够跟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国际化。海外的投资机构渴望能够深度的参与到中国资本市场。MSCI纳入A股指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三年也许五年,逐步的看到纳入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权重可能会越来越高,最终它的反映与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此外,债券市场国际化也迈出了重要一步。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开展内地与香港“债券通”合作,即境内外投资者通过两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此后,7月3日,“债券通”正式成功上线开通。“债券通”的开放程度更进一步,其开通的不单是二级市场交易,更是把境内一级市场发行向境外投资者开放。

如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一样,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体量都比较大,但境外投资者的持有比例却相对较低。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约为6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0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与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中国债券市场中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债券份额不足1.5%。由此可见,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空间很大。

券商研究人士在展望2018年债市时表示,经过2017年的大幅调整,中国债券市场的估值已变得更为合理,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中国债券市场已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防风险仍是关键词

2017年是资本市场的监管大年,这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转折点,证监会针对资管行业、公募、新三板、中介机构等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标志着以金融创新、资管繁荣为特征的金融扩张周期迎来分水岭。2018年,在金融防风险和经济下探的多重背景下,资本市场如何在延续股指稳定与监管趋严的政策取向中获得平衡,如何在推进市场改革的过程中兼顾参与各方的利益决定未来资本市场的秩序优劣和投资情绪。

2017年,随着改革推进和监管加强,资本市场呈现出主要指数稳中有进、行情结构性分化明显、融资功能更加充分的积极特征,稳改革、严监管、控风险的关键词仍将延续。2017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进程持续加快,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大力推进,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A股市场平稳运行;市场结构分化明显,长期以来A股市场扭曲的估值体系正逐步得到修复;新股发行常态化,市场融资功能步入正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