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新规落地 2018或成资管新元年

发布时间:2018-03-12 10:00:04    作者:梁罗荣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备受关注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规”)即将落地。面对昔日顽疾,新规依旧面临考验。监管部门一系列防风险相关政策落地,或将使2018年成为资管新元年。金融机构如何转型、如何平稳过渡、如何让新规成为去除顽疾的利器?

□记者 梁罗荣

早在2017年11月17日,“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重点强调打破刚性兑付,回归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一经发布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不少金融机构也已经开始谋求转型思路。

此后,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2018年1月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专门针对将委托贷款业务作为通道的做法,要求信贷资金和资管资金不得参与委托贷款业务,委托贷款资金不得投资资管产品,不得投向禁止领域。除此之外,证监会也发布相关规定,新增集合资管计划参与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贷款类业务被叫停,券商资管只能参与除委托贷款外的其他非标业务;保监会也发布一系列规则要求保险股权投资计划不能承诺保本收益等。

资管业务高速扩张的同时问题凸显

这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特别是资管市场的扩张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2018年中国金融理财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表示,近年来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上到下的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二是由下到上的金融市场创新不断加快;三是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合作不断扩大;四是各金融机构之间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这四个因素推动资管市场快速发展,在满足社会公众资产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的高速扩张,也带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加杠杆、做通道、期限错配、层层嵌套等方式套利,导致金融监管削弱和市场风险积聚,引起各层面和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不仅曹德云如此看待近年快速发展导致的问题,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刘劲松也看到了商业银行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新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黑天鹅频发,货币宽松拐点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条件,银行理财面临资产荒、资金荒交替出现双重压力。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暴露出了交叉投资、放大杠杆、同业套利、脱实向虚等一系列的问题。此次《意见稿》拉开了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的大幕。同时也看到新规对银行理财的挑战,即如何平稳推进金融模式的转变,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的转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新规的落地,资管行业如何顺利过渡?国嘉资本管理公司首席合规风控官王景雷认为面对新规压力相对较小。“因为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规范架构,基本上是在资管新规的总体监管原则之内,因此私募基金行业感受资管新规冲击的压力相对轻松一些。”

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资管业务的监管标准不一致、市场规则不完善是近年快速发展导致问题频现的重要原因。曹德云认为,在这一背景下,金融监管部门对资管行业实施严格监管措施,统一市场标准,规范市场运行,有效防范风险,将有利于推动资管市场转型,步入规范有序安全有效发展的新阶段,有利于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效遏制各种市场乱象。长远来看,这是非常好的制度措施安排。

“监管政策调整固然是资管市场转型的重要因素,但资管行业还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加快转型。”曹德云认为资管行业可以从八个方面重点关注:

第一,定位的转型。资产管理要回归本源,资产管理的本质就是给投资人带来合理的回报,并维护资产的安全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各资管行业都应该回归到自己本质特性,比如说保险,保险就要发挥保险风险保障的专业优势,体现保险自身特色,资管行业如果长期靠期限错配、靠监管套利,是难以持续下去的。

第二,法理的转型。无论是公募、私募,证券、信托都应该遵循信托原理。要按照信托法的要求运作,并实现资产隔离,保障安全。

第三,理念的转型。一是坚持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的创新,二是坚持诚信信息披露原则。

第四,技术的转型。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都必将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颠覆,难以规避。任何一家资管机构只有更早的认识、更早的应用金融科技才能避免被边缘化。

第五,客户的感受。只有充分掌握客户信息,设计的产品才能针对客户的需求做到精准。各资管机构通过大量数据信息的深入分析更好的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有更好的获得感、体验感。

第六,行业的特色。监管部门制定的“资管新规”,并不是想消灭各行业资管产品的特性,而是给市场提供一些需要遵循的共同标准和原则。在此基本标准与原则之下,各行业的资管产品应该坚持自己的特色,进而满足不同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要。

第七,专业化运作。专业化运作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要搭建专业化的机构平台和专业化的团队,就如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成立理财专业机构,保监会鼓励成立保险资管专业机构。

第八,责任投资。国家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金融、绿色投资,对任何资管行业而言,都要在这些方面履行好社会责任,对于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和领域,都要禁止投资。

防范风险 回归本源

对于2018年金融主线,业内外有个较为统一的观点就是“防范风险、回归本源”。中国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潘东指出,“一是要把债权债务关系下的融资回归到银行,把信托关系下的直接融资回归到资管;二是银行的资管回归要代客理财的本源,银行同业业务要回归流动性调节的本源。”

关于资管业务,潘东指出其未来的路径总结起来就是十六个字:“统一规制、打破刚兑、回归本源、差异竞争”。

在中粮信托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勇看来,“资管新规的实质就是回归本源,但是回归本源对各个行业是不一样的。” 张勇认为,这几年信托行业突飞猛进,除了信托行业本身的原因之外,也受惠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比如利率双轨制以及通道业务。信托行业可能的出路有三条,第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第二,打破刚兑;第三,产品融合。

未来,所有的资管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都有不同的基因和资源禀赋,即使在统一规制下,也可呈现差异化竞争,机构各自找到自己的资源禀赋所在点,找到自己的竞争点。比如,面对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资产管理市场将面临巨大的需求空间。

有国际研究机构的报告认为,2012年国际资产管理市场总规模在64万亿美元,2020年预计会超过100万亿美元,亚太地区的速度会超过其他的市场的增长速度,达到10%,在国际市场占比会超过16%。

曹德云认为,经过几年的调整优化,资管市场会呈现新的发展面貌。各资管行业可以此为契机实现从管理模式、业务要素、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进而实现资管市场的健康、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展望未来,资产管理市场空间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