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一带一路”带来的五大投资机遇

发布时间:2019-05-20 09:01:43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杨婷婷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也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主要目标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如此庞大的经济总量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带来了巨大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产能合作、通信服务和金融合作等几大领域,而银行保险业为“一带一路”的各项合作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一、基础设施建设

设施联通作为“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之一,居于互联互通体系的重要基础地位,可以说是优先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其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发展,然而资金不足是主要难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从2016年至2020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超过10.6万亿美元。另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2010至2020年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达到约7.97万亿美元,包括989个交通运输和88个能源跨境项目。

为此,在中国的倡导下,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并设立丝路基金作为“一带一路”专项长期开发投资基金。据报道,自成立以来,亚投行已批准15个国家的39个贷款或投资项目,贷款总额达到79.4亿美元,资金主要投向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8月底,丝路基金已签约投资项目25个,实际出资金额超过68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了万亿规模的资金支持。据统计,2017年中国保险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投资规模达8568.26亿元。

中国企业可抓住“一带一路”投资新格局下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境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投入。今后,我国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态势将会进一步显现,政府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公私合营PPP模式、资产收益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模式将逐渐进入我国对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二、跨境电子商务

基础设施的联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物流业的合作。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动力。

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起步较早,拥有庞大消费市场与人口基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电子商务作为我国在软件与IT领域的技术优势之一,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与周边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和输出。中国愿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跨境电商的最佳实践经验,帮助它们搭上数字贸易快车道。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到2019年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超过1.4万列,通达境外15个国家50个城市。为提高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电商物流运输速率,物流基地、海外仓与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比如阿里巴巴等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海外投资机会。中国也与泰国、老挝、缅甸等国签署了“互联网+物流”合作协议。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跨境电商合作还需要克服如物流成本高、支付体系不健全、缺乏高端技术等瓶颈。突破这些瓶颈后,未来中国可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海陆空三个渠道集中构建“网上丝路”,用以提升跨境电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三、通信服务领域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在通信技术和运营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中国企业可抓住相关投资机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通信信息方面的建设服务、技术输出、产品输出与业务拓展,尤其在光纤线路铺设、无线互联网基站建设等方面大有可为。

2017年12月22日,国家标准委发布《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5G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在很大程度上意在加速中国5G标准的海外应用。“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通信技术较为落后。目前,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如今都十分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服务有很大需求,中国的5G技术对于改善和提升当地通信环境具有较大优势。

目前与“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建有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直接联通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据统计,中国信息通信企业参与了全球170多个国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我国运营成熟、技术领先的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兴、信威通信等有望通过“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而获得在亚洲很多地区的市场拓展与产品销售输出机遇。随着全球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的推进,5G将成为高铁“走出去”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四、国际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的落实需要产业支撑,国际产能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中国十大石油进口国中有8个国家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阿曼、伊拉克、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科威特。目前在中国石油石化企业海外资产、油气产量、利润和贸易量中,有超过50% 份额来自“一带一路”地区。可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例如,俄罗斯与中国相邻,同时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亚和欧洲的桥梁。中俄能源商务论坛定期举行,宗旨就是为促进双方企业在油气、电力、煤炭、新能源、能源装备等领域的长期一体化合作创造条件。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已经成功实施,中俄能源合作将获得长足发展的空间。再比如,2015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已签署产能合作政府间协议,确定了包括52个项目的早期收获项目清单。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在电力、能源等方面也展开多项合作。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深化将有力促进沿线国家与中国开展产能合作。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个行业作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领域。印尼,埃及、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国都表示愿积极与中方开展产能合作。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也都在积极把握机会。河北省计划于2023年前,将2000万吨钢铁,3000万吨水泥和1000万吨重量箱的玻璃转至国外。国内玻璃纤维龙头企业浙江巨石集团“巨石埃及”项目2018年正式投产。可以预见,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为契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双向贸易往来将持续增长。

五、金融合作领域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从实体经济的合作到金融领域的携手,除了进行经济对话、金融交流合作,也开始搭建新金融合作平台。首先,需要构建多边金融合作机制,从而提供相对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撬动一般商业机构、民间资本等参与其中。目前,中国参与搭建各类区域金融合作平台有中印财金对话机制、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上合组织银联体、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等等。工商银行也在牵头推动建立“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

其次,要确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的可持续性及普惠性。我们要将绿色金融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同时也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让金融能惠及更多群体,释放生产潜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再者,在金融产品设计、融资渠道及服务模式上要进行金融创新。“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金融市场尚未健全、投资环境较为复杂,传统信贷等单一金融产品或服务模式难以满足需求。由于涉及不同资金来源、投资取向、融资结构、风险承受能力等,我们需要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结构性融资等不同类型的融资渠道,为沿线客户提供贷款、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等不同种类和业务方向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促进区域内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需求。

最后,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推广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有效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保障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产价值稳定性。这也是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