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蔡昉、王一鸣等各界人士共话经济发展战略

用新视野布局中国改革开放

发布时间:2019-06-10 09:26:47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和平

近日,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央广文娱(北京)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的“改革·改变·展望”年度财经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通过经济学家从理论层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变革的成就进行剖析,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层面进行深入解读,议题包括经济体制变革、改革方向制定、国际贸易大发展、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企业家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繁荣的优秀企业发展成果进行解读,对企业发展模式的规划进行创新,促进了经济进步以及行业的发展繁荣。伟大的时代造就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因此,要从多视角审视改革开放的成就,正视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局面,更加要用新的视野布局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围绕“回顾40年·致敬70年·迎接两个100年”的论坛主题,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关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更好总结我国70辉煌成就背后的发展规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提供智力学者支持。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是发动机也是稳定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论坛中发表了以“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总量和增量对世界经济发展不仅是发动机的作用,同时还是稳定器的作用。

蔡昉指出,在人口红利迅速弱化的现实情况下,潜在生产力发生了断崖式下降,因此要继续提高劳动力供给能力,找到全要素生产力的新源泉;在比较优势弱化的现实下,要紧随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的“一带一路”、长江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等新版本验证模型,都能延续比较优势,因此要维持制造业发展;在劳动力市场解决再分配问题弱化的因素下,要加大发挥政府再分配职能的作用。从时间、空间、分配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

持续开放成为推动改革外生动力

开放不仅对改革形成了内在的需求效应,开放还需要和国际制度接轨,因此必须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这形成了需求效应和强大的供给效应,因此开放也是伴随着中国改革的历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以“中国改革成功的内在逻辑”为题目发表了主题演讲。阐述了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对未来经济走向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在创立这个体制的过程中,以危促机、搞对激励、促进竞争、降低交易成本、宏观稳定、统一市场这六点非常重要。持续的开放成为推动中国改革不断深化和强大的外生动力。

在未来仍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按照十九大确定的路线继续把改革向前推进,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确定竞争中心的原则,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公平竞争的审查,实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而且清单进一步缩短。包括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化土地、户籍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把激励搞对。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论坛中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辩证关系,从基本理论层面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刘伟校长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一次伟大实践,从理论方面,它最成功的地方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全面运营指导,最大的理论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非常鲜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就是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与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统一起来。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是为了人民大众,因此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

与国际高标准对接

在“改革改变了中国”主题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对李佐军副所长和田慧敏研究院共同撰写的《与改革同行—中国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书稿进行了研讨和审议,与会专家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一套有很时代意义的中国经济改革的编年史,期待在近期尽快出版。会上,同时发布该书的数据报告。该数据报告将书中所涉及到的“重要论述”部分中出现的专家名单及出现频次等进行系统的汇总和统计。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唯一秘诀。改革与开放不可分割,相伴而行,相互促进。这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改革改变了中国”主题研讨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深度解读。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会挨打。中国未来的开放将在规则、标准、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国际高标准对接,全面深化改革能力,建设制度、建设跨境网络要与国际高标准对接。因此,只有体制变革的开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pc版

蔡昉、王一鸣等各界人士共话经济发展战略

用新视野布局中国改革开放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6-10

□记者 和平

近日,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央广文娱(北京)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的“改革·改变·展望”年度财经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通过经济学家从理论层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变革的成就进行剖析,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层面进行深入解读,议题包括经济体制变革、改革方向制定、国际贸易大发展、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企业家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繁荣的优秀企业发展成果进行解读,对企业发展模式的规划进行创新,促进了经济进步以及行业的发展繁荣。伟大的时代造就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因此,要从多视角审视改革开放的成就,正视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局面,更加要用新的视野布局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围绕“回顾40年·致敬70年·迎接两个100年”的论坛主题,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关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更好总结我国70辉煌成就背后的发展规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提供智力学者支持。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是发动机也是稳定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论坛中发表了以“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总量和增量对世界经济发展不仅是发动机的作用,同时还是稳定器的作用。

蔡昉指出,在人口红利迅速弱化的现实情况下,潜在生产力发生了断崖式下降,因此要继续提高劳动力供给能力,找到全要素生产力的新源泉;在比较优势弱化的现实下,要紧随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的“一带一路”、长江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等新版本验证模型,都能延续比较优势,因此要维持制造业发展;在劳动力市场解决再分配问题弱化的因素下,要加大发挥政府再分配职能的作用。从时间、空间、分配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

持续开放成为推动改革外生动力

开放不仅对改革形成了内在的需求效应,开放还需要和国际制度接轨,因此必须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这形成了需求效应和强大的供给效应,因此开放也是伴随着中国改革的历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以“中国改革成功的内在逻辑”为题目发表了主题演讲。阐述了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对未来经济走向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在创立这个体制的过程中,以危促机、搞对激励、促进竞争、降低交易成本、宏观稳定、统一市场这六点非常重要。持续的开放成为推动中国改革不断深化和强大的外生动力。

在未来仍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按照十九大确定的路线继续把改革向前推进,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确定竞争中心的原则,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公平竞争的审查,实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而且清单进一步缩短。包括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化土地、户籍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把激励搞对。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论坛中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辩证关系,从基本理论层面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刘伟校长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一次伟大实践,从理论方面,它最成功的地方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全面运营指导,最大的理论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非常鲜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就是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与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统一起来。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是为了人民大众,因此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

与国际高标准对接

在“改革改变了中国”主题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对李佐军副所长和田慧敏研究院共同撰写的《与改革同行—中国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书稿进行了研讨和审议,与会专家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一套有很时代意义的中国经济改革的编年史,期待在近期尽快出版。会上,同时发布该书的数据报告。该数据报告将书中所涉及到的“重要论述”部分中出现的专家名单及出现频次等进行系统的汇总和统计。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唯一秘诀。改革与开放不可分割,相伴而行,相互促进。这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改革改变了中国”主题研讨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深度解读。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会挨打。中国未来的开放将在规则、标准、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国际高标准对接,全面深化改革能力,建设制度、建设跨境网络要与国际高标准对接。因此,只有体制变革的开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