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于文哲
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实施差异化监管,将偿付能力水平充足、财务状况良好、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可配比例由原来的30%进一步放宽至45%。
短期来看,该政策不一定能直接带来险企权益资产配置的明显增加,更多是强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信号;从中长期来看,险资增配权益资产是比较明确的趋势。
短期影响有限
未来或有千亿级增量资金
《通知》中最具看点的是,银保监会为提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自主决策空间,设置了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较之前上升15%。政策刚刚落地,就有不少乐观人士预测,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增加15个百分点,有望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超千亿元。
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组合经理夏毕畅表示,政策本身在允许优质险企提高权益投资比例的同时,对偿付能力不足等险企实行权益投资比例下调,“增是弹性,但减可是刚性,这样来看,短期内引入的增量资金很有限。”中长期,随着今年下半年“偿二代”二期全面落地,不少资产负债匹配较好的保险资管公司将有能力和意愿提高权益投资比例。他预计,未来3年,二级市场新增险资会达到千亿级。
某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对不同类型、体量的保险公司影响差异显著。财险公司普遍能较大幅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寿险公司中,一半以上则需要下调投资比例,再保险公司绝大多数无明显变化。据申万宏源初步估算,181家人身险公司、财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中,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可以提升的有73家,维持的有42家,下降的有66家,其中1家不得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平安产险等大公司,普遍可以将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到35%以上。该保险资管业内人士推测,未来险资的权益投资增量至多可达4000亿-5000亿元。
“政策是一方面,短期决定是否增配的因素,还有各机构投资策略、管理者对市场表现的判断,当前的仓位盈余,等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说,险资总体上还是追求长期稳健回报,在投资时会同时考虑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偏好、预期回报等多个指标,短期不一定激进,所以政策效果的时间框架长。
夏毕畅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市场风险偏好有一定压制。加之7月、8月迎来解禁高峰,流动性边际宽松有限,股市还将延续宽幅震荡局面,各家机构对市场走势看法不一,对于部分机构来说,暂时不动是较好选择。长远来看,中长期利率下行,保险资产荒,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净值化,居民投资方式改变,这些都使权益投资成为未来愈发重要的投资手段。
险企加大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险资入市的好处,业内存在共识。对资本市场来说,险资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会使市场投资者结构边际优化,同时对价值类股票等险资看好股票的价值起到支持作用。“短期有利于发挥险资的‘稳定器’作用,降低市场波动。” 夏毕畅说。“不仅是对二级市场,很多手握巨资的大型险企会偏好采用权益法长股投,其规模基础和资金消耗也会对一级市场起到平抑作用。”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称。
对险资自身来说,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的实施,维持财务表现稳定愈发重要,届时投资高分红高股息的股票有利于收益的稳定;同时,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意味着价差不再计入损益表,也成为对抗市值波动的好方法。
据此,夏毕畅预判,未来险资对基本面稳定、股息率高的股票投资比例会提高,而对弹性大的中小成长股投资比例将下降;险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比例也会提高,主要投向大金融和公共事业方向。
总体风险不一定增加
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是投资的基本原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更多权益资产不一定会带来总体风险的增加,关键在于投资能力和资产选择。
“直观来看,权益投资规模扩大会令权益风险敞口增加。”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说,但具体看投资形式和投资标的,高股息股票、长期股权投资、股权计划等权益类投资收益波动很小。尤其是当今低利率环境下,信用风险相对市场风险更高,这时分红稳定的股票反而比信用贷风险低,因为免税等原因收益也可能更高。“总之要权衡市场与信用风险,正确组合不同类型风险因子甚至能降低总体风险。”
夏毕畅表示,不同保险资管机构权益投资能力存在差异,对于能力更强的机构来说,放宽权益投资比例限制可能更利于整体投资收益和风险的优化;相反,个别机构如果组合管理能力和风控机制跟不上,贸然增加权益投资,必然会增加风险暴露,“从行业整体来看,不能简单说扩大权益投资就会增加风险。”
“保险资管机构应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对不同类型资产进行合理搭配,使整个资产组合的平均回报达到预期目标,而总体风险与自身的风险容忍度相适应。”赵锡军说。
看好哪些标的
险资具体看好权益市场上哪些标的?据赵锡军介绍,总体来说,保险资金体量大、期限长、要求稳定回报,因此更偏好投资高分红、低估值、经营稳定、适合长期投资的大盘蓝筹股。
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最看好新经济下有成长红利的行业,比如医疗、消费、科技,其中投资医疗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可以便于进行医养结合,投资科技可与保险承保、理赔等负债端形成互动,都利于完整保险生态体系的建设。此外,另类投资愈发重要,从过去的京沪高铁到当今的油气管网,保险机构看好国家性质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愿为其提供长期股权投资支持。
夏毕畅同样表示,险资看好大消费领域,尤其是其中分红好的龙头企业;医药行业长期都有投资价值,但当前估值偏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金融行业市值最高,达9727亿元,此外,房地产、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等都是险资重仓领域。
□本报实习记者 于文哲
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实施差异化监管,将偿付能力水平充足、财务状况良好、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可配比例由原来的30%进一步放宽至45%。
短期来看,该政策不一定能直接带来险企权益资产配置的明显增加,更多是强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信号;从中长期来看,险资增配权益资产是比较明确的趋势。
短期影响有限
未来或有千亿级增量资金
《通知》中最具看点的是,银保监会为提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自主决策空间,设置了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较之前上升15%。政策刚刚落地,就有不少乐观人士预测,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增加15个百分点,有望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超千亿元。
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组合经理夏毕畅表示,政策本身在允许优质险企提高权益投资比例的同时,对偿付能力不足等险企实行权益投资比例下调,“增是弹性,但减可是刚性,这样来看,短期内引入的增量资金很有限。”中长期,随着今年下半年“偿二代”二期全面落地,不少资产负债匹配较好的保险资管公司将有能力和意愿提高权益投资比例。他预计,未来3年,二级市场新增险资会达到千亿级。
某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对不同类型、体量的保险公司影响差异显著。财险公司普遍能较大幅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寿险公司中,一半以上则需要下调投资比例,再保险公司绝大多数无明显变化。据申万宏源初步估算,181家人身险公司、财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中,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可以提升的有73家,维持的有42家,下降的有66家,其中1家不得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平安产险等大公司,普遍可以将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到35%以上。该保险资管业内人士推测,未来险资的权益投资增量至多可达4000亿-5000亿元。
“政策是一方面,短期决定是否增配的因素,还有各机构投资策略、管理者对市场表现的判断,当前的仓位盈余,等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说,险资总体上还是追求长期稳健回报,在投资时会同时考虑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偏好、预期回报等多个指标,短期不一定激进,所以政策效果的时间框架长。
夏毕畅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市场风险偏好有一定压制。加之7月、8月迎来解禁高峰,流动性边际宽松有限,股市还将延续宽幅震荡局面,各家机构对市场走势看法不一,对于部分机构来说,暂时不动是较好选择。长远来看,中长期利率下行,保险资产荒,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净值化,居民投资方式改变,这些都使权益投资成为未来愈发重要的投资手段。
险企加大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险资入市的好处,业内存在共识。对资本市场来说,险资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会使市场投资者结构边际优化,同时对价值类股票等险资看好股票的价值起到支持作用。“短期有利于发挥险资的‘稳定器’作用,降低市场波动。” 夏毕畅说。“不仅是对二级市场,很多手握巨资的大型险企会偏好采用权益法长股投,其规模基础和资金消耗也会对一级市场起到平抑作用。”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称。
对险资自身来说,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的实施,维持财务表现稳定愈发重要,届时投资高分红高股息的股票有利于收益的稳定;同时,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意味着价差不再计入损益表,也成为对抗市值波动的好方法。
据此,夏毕畅预判,未来险资对基本面稳定、股息率高的股票投资比例会提高,而对弹性大的中小成长股投资比例将下降;险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比例也会提高,主要投向大金融和公共事业方向。
总体风险不一定增加
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是投资的基本原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更多权益资产不一定会带来总体风险的增加,关键在于投资能力和资产选择。
“直观来看,权益投资规模扩大会令权益风险敞口增加。”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说,但具体看投资形式和投资标的,高股息股票、长期股权投资、股权计划等权益类投资收益波动很小。尤其是当今低利率环境下,信用风险相对市场风险更高,这时分红稳定的股票反而比信用贷风险低,因为免税等原因收益也可能更高。“总之要权衡市场与信用风险,正确组合不同类型风险因子甚至能降低总体风险。”
夏毕畅表示,不同保险资管机构权益投资能力存在差异,对于能力更强的机构来说,放宽权益投资比例限制可能更利于整体投资收益和风险的优化;相反,个别机构如果组合管理能力和风控机制跟不上,贸然增加权益投资,必然会增加风险暴露,“从行业整体来看,不能简单说扩大权益投资就会增加风险。”
“保险资管机构应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对不同类型资产进行合理搭配,使整个资产组合的平均回报达到预期目标,而总体风险与自身的风险容忍度相适应。”赵锡军说。
看好哪些标的
险资具体看好权益市场上哪些标的?据赵锡军介绍,总体来说,保险资金体量大、期限长、要求稳定回报,因此更偏好投资高分红、低估值、经营稳定、适合长期投资的大盘蓝筹股。
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最看好新经济下有成长红利的行业,比如医疗、消费、科技,其中投资医疗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可以便于进行医养结合,投资科技可与保险承保、理赔等负债端形成互动,都利于完整保险生态体系的建设。此外,另类投资愈发重要,从过去的京沪高铁到当今的油气管网,保险机构看好国家性质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愿为其提供长期股权投资支持。
夏毕畅同样表示,险资看好大消费领域,尤其是其中分红好的龙头企业;医药行业长期都有投资价值,但当前估值偏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金融行业市值最高,达9727亿元,此外,房地产、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等都是险资重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