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资管进入国际竞合轨道

发布时间:2020-10-29 08:43:58    作者:谭乐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谭乐之

10月22日,2020金融街论坛举行“金融市场开放与资管竞合变局”平行论坛。论坛上,多位业界人士围绕金融市场开放与资管竞合变局展开讨论,认为金融对外开放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资管业已经渡过艰难期,开始迈向新时代。未来,我国资管业会向国际化、科技化发展。

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对外开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循环的血液,金融对外开放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论坛上,各位嘉宾都发表了对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认为,当前,中国正在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实施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将成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金融开放将更有力地畅通内循环。金融开放将吸引更多高水平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行业,为金融业发展带来更多新思想、新模式、新技术,为国内生产、流通、分配各环节提供更多新资金、新动能、新服务,使经济增长的内部循环更加顺畅。

其次,金融开放也将更高效地联通外循环。开放并不仅包括外部金融机构“引进来”,也将促进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加速推动金融资源的全球布局,进而帮助实体经济更便捷地与全球市场互联互通,助力中国制造更加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我国要构建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同样认为,在畅通国内循环的同时,更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规则、规制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连接起来,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近年来,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原则,中国的金融开放加快推进,在金融机构开放方面,放宽外资准入和业务范围,强调在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程度较低,国际业务占比不高,人民币地位严重滞后于经济大国地位,对非人民币支付清算依赖还比较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还不强。”王一鸣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将朝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通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举措,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未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有更多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机会,促使金融更好地发挥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功能,为双循环格局构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谷澍说。

与全球先进资管机构开展竞合

从目前来看,国内资管行业已渡过艰难期。“当前,中国资管行业已渡过初级发展阶段的嘈杂期和阵痛期,开始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本源回归,也因此逐步具备了与全球先进资管机构开展竞合的基本条件。”谷澍认为,在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金融行业高质量开放的“东风”推动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迈进全新的发展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的出台把资管行业带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年多来规范治理成效显著。中短期看,资管行业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过渡期安排,积极落实整改。中长期看,实现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如强化微观审慎监管要求,坚持持牌经营原则,做好久期匹配的流动性管理以及资本要求、关联交易、集中度管理等。

当前,国内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突破100万亿元,资产管理也已成为金融行业中横跨多市场、多机构、多产品、多资产的重要领域。

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目前,在大资管口径下,我国的资管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一资管市场,并且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之中,目前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10%。这些情况表明,只要坚持走好转型发展、合规发展的道路,我国的资管市场的成长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资管业走向国际化、科技化

论坛嘉宾认为,未来资管市场发展有国际化、科技化两大特点。

金融对外开放可以倒逼资管行业培养国际化视野。“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形势,我国资管机构面临着新的竞争压力,这可以倒逼和促使资管业从投研体系、风控体系、公司治理体系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培育国际化的经营视野,加速提高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提升行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把控能力,对于我国资管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有益的。”杨凯生说。

同时,杨凯生还认为,资管业务发展的基点是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这方面我国资管机构具有重要的本土化优势,只要注重吸收海外市场发展的经验,全面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加快推出顺应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变化的优质的资管产品,我国的资管行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科技公司逐渐向金融领域渗透,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向科技领域延伸。

“‘科技+资管’势必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序列。”谷澍表示,现在已经有很多资管机构和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进行平台合作,催化产生了一大批新的资管机构形态。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进入深化变革的下半场。金融机构不应仅局限于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应加快资源开放、接口开放和平台开放,携手打造数字化经济时代的赋能型金融生态,为C端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资产配置组合方案,为B端提供平台化、综合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方案。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谷澍如是说。


资管进入国际竞合轨道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29

□记者 谭乐之

10月22日,2020金融街论坛举行“金融市场开放与资管竞合变局”平行论坛。论坛上,多位业界人士围绕金融市场开放与资管竞合变局展开讨论,认为金融对外开放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资管业已经渡过艰难期,开始迈向新时代。未来,我国资管业会向国际化、科技化发展。

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对外开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循环的血液,金融对外开放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论坛上,各位嘉宾都发表了对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认为,当前,中国正在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实施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将成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金融开放将更有力地畅通内循环。金融开放将吸引更多高水平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行业,为金融业发展带来更多新思想、新模式、新技术,为国内生产、流通、分配各环节提供更多新资金、新动能、新服务,使经济增长的内部循环更加顺畅。

其次,金融开放也将更高效地联通外循环。开放并不仅包括外部金融机构“引进来”,也将促进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加速推动金融资源的全球布局,进而帮助实体经济更便捷地与全球市场互联互通,助力中国制造更加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我国要构建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同样认为,在畅通国内循环的同时,更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规则、规制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连接起来,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近年来,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原则,中国的金融开放加快推进,在金融机构开放方面,放宽外资准入和业务范围,强调在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程度较低,国际业务占比不高,人民币地位严重滞后于经济大国地位,对非人民币支付清算依赖还比较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还不强。”王一鸣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将朝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通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举措,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未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有更多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机会,促使金融更好地发挥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功能,为双循环格局构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谷澍说。

与全球先进资管机构开展竞合

从目前来看,国内资管行业已渡过艰难期。“当前,中国资管行业已渡过初级发展阶段的嘈杂期和阵痛期,开始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本源回归,也因此逐步具备了与全球先进资管机构开展竞合的基本条件。”谷澍认为,在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金融行业高质量开放的“东风”推动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迈进全新的发展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的出台把资管行业带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年多来规范治理成效显著。中短期看,资管行业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过渡期安排,积极落实整改。中长期看,实现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如强化微观审慎监管要求,坚持持牌经营原则,做好久期匹配的流动性管理以及资本要求、关联交易、集中度管理等。

当前,国内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突破100万亿元,资产管理也已成为金融行业中横跨多市场、多机构、多产品、多资产的重要领域。

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目前,在大资管口径下,我国的资管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一资管市场,并且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之中,目前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10%。这些情况表明,只要坚持走好转型发展、合规发展的道路,我国的资管市场的成长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资管业走向国际化、科技化

论坛嘉宾认为,未来资管市场发展有国际化、科技化两大特点。

金融对外开放可以倒逼资管行业培养国际化视野。“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形势,我国资管机构面临着新的竞争压力,这可以倒逼和促使资管业从投研体系、风控体系、公司治理体系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培育国际化的经营视野,加速提高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提升行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把控能力,对于我国资管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有益的。”杨凯生说。

同时,杨凯生还认为,资管业务发展的基点是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这方面我国资管机构具有重要的本土化优势,只要注重吸收海外市场发展的经验,全面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加快推出顺应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变化的优质的资管产品,我国的资管行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科技公司逐渐向金融领域渗透,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向科技领域延伸。

“‘科技+资管’势必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序列。”谷澍表示,现在已经有很多资管机构和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进行平台合作,催化产生了一大批新的资管机构形态。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进入深化变革的下半场。金融机构不应仅局限于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应加快资源开放、接口开放和平台开放,携手打造数字化经济时代的赋能型金融生态,为C端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资产配置组合方案,为B端提供平台化、综合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方案。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谷澍如是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