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专家共议险资配置

让保险资管融入“双循环”

发布时间:2020-11-12 08:08:02    作者:于文哲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于文哲

在当前全球疫情二次复发、政治形势动荡、经济复苏承压背景下,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破局窗口。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联合战略专委会、研究专委会召开“新形势下的保险资管机构发展”研讨会暨2020年三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行业专家们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判断,同时讨论了险资在“双循环”格局下的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转向由内生性恢复驱动

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玲表示,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复工复产的生产活动带动为主,为后续出口带来支撑。需求反弹滞后,供给修复快于需求。第二阶段,以政策投资修复为主:一方面,政策带动基建投资上行;另一方面,地产销售好转带动地产投资修复。第三阶段,消费、出口等内生性需求将接替投资成为主要动能。三季度后,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修复,防疫物资出口贡献将逐步走弱,出口带动转向传统消费品和机电设备等。

她预计,今年四季度至明年初,经济增长动力将从逆周期力量对冲的“基建+地产”组合向经济自主修复动力的“出口+制造业+消费”切换过渡。从短期看,全年经济目标基本能够实现。从长周期看,复苏动力能否成功切换、宏观政策能否协同有效、经济能否开启新周期及利率中枢下移等因素将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

政策层面,于春玲表示,退出应急模式后,宏观政策从稳增长逐步过渡到调结构。预计明年,货币、财政政策进入观察期,货币政策在量上将不缺不漫、价上保持正向激励,财政政策将被寄予厚望。

这一背景下,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放表示,战术资产配置需关注港股、权益和股权市场。一是港股市场估值相对优势突出,新经济占比提升。二是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长期吸引力将持续提升。三是经济改革与转型推动股权融资市场快速发展。四是IT、互联网、生物医药、半导体电子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的主要方向。

保险资管从三方面融入“双循环”

“十四五”规划要点中,“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被录入纲要,成为我国未来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

资产管理如何顺应新形势,支持“双循环”?

于春玲从三个角度阐释了这一问题。一是从政策角度理解实体与金融的双循环,要增加实体与金融的适配性,要求金融提升对实体经济的结构性支持。资产管理既要面向新领域,增加投资的适配性;也要面向新市场,增加对利率区间的把握性。二是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理解投融资的双循环,需要依靠存量优化和技术升级拉动内涵式再生产。投融资体制需从项目为中心转向以企业需求为中心,资产管理要从包项目转向看企业。三是从全球相对价值理解中国资产双循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资产,从商品贸易走向金融资产交易,从经常账户到资本和金融账户,资产管理要学会顺“内外之势”而为。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曾北川表示,宏观来看,“双循环”新格局涌现出新的增长点。一是扩大内需。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占比还处于偏低水平,促进消费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二是产业升级。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升级。

聚焦资管领域,新落地的保险资管新政正是顺应了“双循环”发展格局新要求,保险资管机构应在大资管竞争中发挥比较优势。首先,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保险资管的优势在于负债特征,资产配置也由负债特征的特殊性决定。此外,保险资管在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和另类产品配置能力方面也具有优势。

数字化改造重塑保险资产管理

金融科技有助力金融行业提质增效、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构建“双循环”格局,需要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这对保险资管行业来说也不例外。曾北川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将重塑保险资管行业格局,保险资管机构应积极把握这一机遇。

监管导向在不断为保险业发展金融科技创造环境。11月8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支持保险资金投资面向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不断拓宽大湾区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弛介绍,当前国内外资管行业科技创新实践,主要集中在投研平台、风险管控、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比如在投研平台方面,通过金融科技构建金融知识图谱,进行市场数据及基本面分析,将投研全过程系统化,将传统线下方式沉淀的成果固化到系统中,从而完成知识的积累和传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更广泛的投资模型,避免投资策略中非理性因素干扰,驱动投资指令自动生成,实现智能投资。

在风险管控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行业中风险信息不共享、数据实效性低等痛点。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风险管控方案融合了传统金融数据和新闻舆情、社交数据、法律诉讼、行政处罚等其他海量数据,挖掘潜在风险,识别风险传播链条,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防。


专家共议险资配置

让保险资管融入“双循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12

□实习记者 于文哲

在当前全球疫情二次复发、政治形势动荡、经济复苏承压背景下,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破局窗口。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联合战略专委会、研究专委会召开“新形势下的保险资管机构发展”研讨会暨2020年三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行业专家们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判断,同时讨论了险资在“双循环”格局下的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转向由内生性恢复驱动

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玲表示,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复工复产的生产活动带动为主,为后续出口带来支撑。需求反弹滞后,供给修复快于需求。第二阶段,以政策投资修复为主:一方面,政策带动基建投资上行;另一方面,地产销售好转带动地产投资修复。第三阶段,消费、出口等内生性需求将接替投资成为主要动能。三季度后,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修复,防疫物资出口贡献将逐步走弱,出口带动转向传统消费品和机电设备等。

她预计,今年四季度至明年初,经济增长动力将从逆周期力量对冲的“基建+地产”组合向经济自主修复动力的“出口+制造业+消费”切换过渡。从短期看,全年经济目标基本能够实现。从长周期看,复苏动力能否成功切换、宏观政策能否协同有效、经济能否开启新周期及利率中枢下移等因素将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

政策层面,于春玲表示,退出应急模式后,宏观政策从稳增长逐步过渡到调结构。预计明年,货币、财政政策进入观察期,货币政策在量上将不缺不漫、价上保持正向激励,财政政策将被寄予厚望。

这一背景下,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放表示,战术资产配置需关注港股、权益和股权市场。一是港股市场估值相对优势突出,新经济占比提升。二是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长期吸引力将持续提升。三是经济改革与转型推动股权融资市场快速发展。四是IT、互联网、生物医药、半导体电子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的主要方向。

保险资管从三方面融入“双循环”

“十四五”规划要点中,“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被录入纲要,成为我国未来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

资产管理如何顺应新形势,支持“双循环”?

于春玲从三个角度阐释了这一问题。一是从政策角度理解实体与金融的双循环,要增加实体与金融的适配性,要求金融提升对实体经济的结构性支持。资产管理既要面向新领域,增加投资的适配性;也要面向新市场,增加对利率区间的把握性。二是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理解投融资的双循环,需要依靠存量优化和技术升级拉动内涵式再生产。投融资体制需从项目为中心转向以企业需求为中心,资产管理要从包项目转向看企业。三是从全球相对价值理解中国资产双循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资产,从商品贸易走向金融资产交易,从经常账户到资本和金融账户,资产管理要学会顺“内外之势”而为。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曾北川表示,宏观来看,“双循环”新格局涌现出新的增长点。一是扩大内需。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占比还处于偏低水平,促进消费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二是产业升级。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升级。

聚焦资管领域,新落地的保险资管新政正是顺应了“双循环”发展格局新要求,保险资管机构应在大资管竞争中发挥比较优势。首先,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保险资管的优势在于负债特征,资产配置也由负债特征的特殊性决定。此外,保险资管在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和另类产品配置能力方面也具有优势。

数字化改造重塑保险资产管理

金融科技有助力金融行业提质增效、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构建“双循环”格局,需要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这对保险资管行业来说也不例外。曾北川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将重塑保险资管行业格局,保险资管机构应积极把握这一机遇。

监管导向在不断为保险业发展金融科技创造环境。11月8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支持保险资金投资面向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不断拓宽大湾区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弛介绍,当前国内外资管行业科技创新实践,主要集中在投研平台、风险管控、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比如在投研平台方面,通过金融科技构建金融知识图谱,进行市场数据及基本面分析,将投研全过程系统化,将传统线下方式沉淀的成果固化到系统中,从而完成知识的积累和传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更广泛的投资模型,避免投资策略中非理性因素干扰,驱动投资指令自动生成,实现智能投资。

在风险管控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行业中风险信息不共享、数据实效性低等痛点。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风险管控方案融合了传统金融数据和新闻舆情、社交数据、法律诉讼、行政处罚等其他海量数据,挖掘潜在风险,识别风险传播链条,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防。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