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于文哲
资管行业日渐成为我国金融业中的重要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金融机构资管产品总额接近82.9万亿元,规模占金融机构总资产四分之一,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资管业务主体均参与其中。其中,银行与保险资管余额45.6万亿元,占我国资管市场的半壁江山。
11月20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平安资管承办、南方基金支持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开幕,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蒋则沈表示,鼓励各类资管机构深化合作,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监管将和自律组织共同做好政策规定和配套环境支持。
银保机构各具优势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与保险机构保持多层次、广纬度、深融合的态势,在支持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开展金融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与保险各具优势:“银行以短期资金为主,信用管理能力很出众。保险则以长期资金为主,长钱短配,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比较突出。”曹德云说。
这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互补性。蒋则沈表示,资管行业总体而言是轻资本耗用、重能力建设的行业,必将走向差异化和能力分化,因此,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成长发展而言,经历必要的周期是客观规律。银行机构需要不断对标先进经验,既要学习借鉴保险资管长线专业投资的能力,也要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群特征专业侧重,探讨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市场定位和战略方向。
“保险资管机构也可以多关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在投研能力建设、行业信息共享、产品对接、服务客户等方面探索长期合作模式,加强交流互动,相互取长补短。”蒋则沈说。
五方面开展合作
曹德云介绍,目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与保险在资产管理业务,已围绕资金委受托、资本补充、养老金融产品、不良资产处置等领域共同开展合作探索。具体来讲,包括五个方面:
资金委受托产品投资方面,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和保险机构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模式和管理能力,双方在资产管理方面可最大程度实现优势互补、劣势规避的作用。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末银行理财资金以专户形式委托规模为1338亿元,购买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为4426亿元,其中包括组合类资管产品3558亿元,债券投资计划828亿元,股权投资计划40亿元。同时,保险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为2840亿元。2020年9月末保险资金投入银行存款达到2.6万亿元,占投资性资产余额12.5%。由于保险在银行存款70%以上为定期存款和协议存款,这部分存款也成为商业银行重要中长期信贷资金来源。
项目资产合作方面,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最广大、深厚的客户基础,在优质项目资源上具有选择空间。银行发挥项目资源优势,根据保险公司的意向和需要,将优质项目和资产推荐给保险资管机构,由保险资管机构发行债权计划产品,既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结构化融资需求,又为银行和保险资管机构增加收入来源、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历史上看,前几年,保险资金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有相当大部分来自银行推荐,最近几年,随着银行监管改革,银保资管合作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在保险资金项目投资过程当中,商业银行同时承担独立监督人和资产托管人角色,成为保险资管产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补充支持方面,银行资本补充面临较大缺口。据统计,2019年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发行总量已达到1.42万亿元,今年发行量也已经超过万亿元。由于国有四大银行均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要求,若力争在2024年前达标,四大行所需的资本合计规模还存在巨大缺口,后续发行面临较大压力。从前期发行看,银行理财是购买资本工具重要的资金提供方,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和过渡期的结束,预期老产品新的配置需求将大幅度下降,新产品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工具面临现实困难。
养老金融方面,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银行业与保险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深入参与养老体系建设。一方面,保险业凭借与养老金体系天然领域和资产覆盖双轮驱动的优势,持续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开发商业补充养老保险,提供综合养老金服务,并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银行业通过养老金产品提供方式,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例如,充分利用客户渠道需求方面资源禀赋,尝试开发销售新的养老理财产品。银行业也在尝试与众多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金融和产业投资打造养老的生态圈。
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银行在加速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中,不乏存在与保险资金相吻合的资产,即不良资产当中的优质资产。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叠加影响,大量实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不良资产、破产重整、并购重组等投资机会凸显。从2020年一季度开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双双攀升,今年全年预计银行业要处置3.4万亿元不良资产,上年同期仅为2.3万亿元,银行将通过转让打包证券化形式,加速不良资产处置。与此同时,因资产负债缺口,保险资金对长期增长的需求始终保持旺盛状态。特殊资产与逆周期长久期回报稳定的特点,也成为配置选择之一。保险资金参与不良资产投资,有利于缓解保险资金压力,有利于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体制改革。通过不良资产投资,保险资金可以以比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得更好的整合资源,实现协调效应。
进一步深化银保合作
曹德云认为,下一步,深化银行和保险资管机构合作,需要强强联合和优优联合并重。此外,合作不仅是头部机构之间的合作,中等规模的机构之间也要开展一定的合作。未来,双方要在合作中进一步实现取长与补短并重。在业务领域层面,产品业务与受托管理并重;在促进稳健经营层面,资管业务互动与资本互动并重;在市场运行层面,深化合作与良性竞争兼顾;在协同发展层面,相互学习共同进展。
据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将从四方面积极推动银保机构的合作交流:一是积极促进业内外的交流合作,助力会员单位能力提升;二是持续搭建交流形式,通过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行业调研活动,满足各类会员单位的需求,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三是充分发挥协会的纽带作用,推动各方协同共享。针对保险资金参与银行理财存量资产的处置,保险资金投资理财公司等方面遇到政策技术难题和障碍进行探讨,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反馈到监管部门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四是探索银行资管与保险资管在养老领域的合作模式,共同助力养老三支柱健康发展。
□实习记者 于文哲
资管行业日渐成为我国金融业中的重要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金融机构资管产品总额接近82.9万亿元,规模占金融机构总资产四分之一,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资管业务主体均参与其中。其中,银行与保险资管余额45.6万亿元,占我国资管市场的半壁江山。
11月20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平安资管承办、南方基金支持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开幕,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蒋则沈表示,鼓励各类资管机构深化合作,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监管将和自律组织共同做好政策规定和配套环境支持。
银保机构各具优势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与保险机构保持多层次、广纬度、深融合的态势,在支持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开展金融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与保险各具优势:“银行以短期资金为主,信用管理能力很出众。保险则以长期资金为主,长钱短配,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比较突出。”曹德云说。
这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互补性。蒋则沈表示,资管行业总体而言是轻资本耗用、重能力建设的行业,必将走向差异化和能力分化,因此,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成长发展而言,经历必要的周期是客观规律。银行机构需要不断对标先进经验,既要学习借鉴保险资管长线专业投资的能力,也要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群特征专业侧重,探讨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市场定位和战略方向。
“保险资管机构也可以多关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在投研能力建设、行业信息共享、产品对接、服务客户等方面探索长期合作模式,加强交流互动,相互取长补短。”蒋则沈说。
五方面开展合作
曹德云介绍,目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与保险在资产管理业务,已围绕资金委受托、资本补充、养老金融产品、不良资产处置等领域共同开展合作探索。具体来讲,包括五个方面:
资金委受托产品投资方面,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和保险机构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模式和管理能力,双方在资产管理方面可最大程度实现优势互补、劣势规避的作用。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末银行理财资金以专户形式委托规模为1338亿元,购买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为4426亿元,其中包括组合类资管产品3558亿元,债券投资计划828亿元,股权投资计划40亿元。同时,保险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为2840亿元。2020年9月末保险资金投入银行存款达到2.6万亿元,占投资性资产余额12.5%。由于保险在银行存款70%以上为定期存款和协议存款,这部分存款也成为商业银行重要中长期信贷资金来源。
项目资产合作方面,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最广大、深厚的客户基础,在优质项目资源上具有选择空间。银行发挥项目资源优势,根据保险公司的意向和需要,将优质项目和资产推荐给保险资管机构,由保险资管机构发行债权计划产品,既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结构化融资需求,又为银行和保险资管机构增加收入来源、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历史上看,前几年,保险资金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有相当大部分来自银行推荐,最近几年,随着银行监管改革,银保资管合作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在保险资金项目投资过程当中,商业银行同时承担独立监督人和资产托管人角色,成为保险资管产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补充支持方面,银行资本补充面临较大缺口。据统计,2019年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发行总量已达到1.42万亿元,今年发行量也已经超过万亿元。由于国有四大银行均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要求,若力争在2024年前达标,四大行所需的资本合计规模还存在巨大缺口,后续发行面临较大压力。从前期发行看,银行理财是购买资本工具重要的资金提供方,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和过渡期的结束,预期老产品新的配置需求将大幅度下降,新产品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工具面临现实困难。
养老金融方面,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银行业与保险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深入参与养老体系建设。一方面,保险业凭借与养老金体系天然领域和资产覆盖双轮驱动的优势,持续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开发商业补充养老保险,提供综合养老金服务,并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银行业通过养老金产品提供方式,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例如,充分利用客户渠道需求方面资源禀赋,尝试开发销售新的养老理财产品。银行业也在尝试与众多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金融和产业投资打造养老的生态圈。
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银行在加速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中,不乏存在与保险资金相吻合的资产,即不良资产当中的优质资产。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叠加影响,大量实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不良资产、破产重整、并购重组等投资机会凸显。从2020年一季度开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双双攀升,今年全年预计银行业要处置3.4万亿元不良资产,上年同期仅为2.3万亿元,银行将通过转让打包证券化形式,加速不良资产处置。与此同时,因资产负债缺口,保险资金对长期增长的需求始终保持旺盛状态。特殊资产与逆周期长久期回报稳定的特点,也成为配置选择之一。保险资金参与不良资产投资,有利于缓解保险资金压力,有利于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体制改革。通过不良资产投资,保险资金可以以比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得更好的整合资源,实现协调效应。
进一步深化银保合作
曹德云认为,下一步,深化银行和保险资管机构合作,需要强强联合和优优联合并重。此外,合作不仅是头部机构之间的合作,中等规模的机构之间也要开展一定的合作。未来,双方要在合作中进一步实现取长与补短并重。在业务领域层面,产品业务与受托管理并重;在促进稳健经营层面,资管业务互动与资本互动并重;在市场运行层面,深化合作与良性竞争兼顾;在协同发展层面,相互学习共同进展。
据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将从四方面积极推动银保机构的合作交流:一是积极促进业内外的交流合作,助力会员单位能力提升;二是持续搭建交流形式,通过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行业调研活动,满足各类会员单位的需求,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三是充分发挥协会的纽带作用,推动各方协同共享。针对保险资金参与银行理财存量资产的处置,保险资金投资理财公司等方面遇到政策技术难题和障碍进行探讨,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反馈到监管部门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四是探索银行资管与保险资管在养老领域的合作模式,共同助力养老三支柱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