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险资中长期面临五大挑战

发布时间:2021-06-17 09:07:38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于文哲

在2021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来自保险和券商的70多位专家就险资运用形势展开讨论。与会人士总结出险资中长期面临的五大风险挑战:信用风险,气候风险,长久期资产供给不足,偿二代落地,股权投资操作难度大。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面对风险挑战,险资要从重视风险控制、把握养老金融机遇、探索ESG投资等方面应对。

中长期面临五大风险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对于险资来说,固收市场的挑战颇为严峻。一方面是利率下行,由于市场行为、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我国将面临利率中枢长期下行。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加剧、防控难度加大。自去年开始,信用违约风险明显上升。2021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共有52只信用债发生违约,涉及债券存量规模583.51亿元,信用评级调降引起市场高度紧张,容易触发加速到期。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一季度的25家违约主体中10家为高评级国有企业,使“国企信仰”受到严重冲击。此外,债券违约从个体向行业、区域延伸,影响程度和范围增加。永煤事件后,山西省煤炭企业、钢铁行业,以及天津、贵州等地方融资平台面临估值大幅提升、融资成本增加、债券发行难度加大的局面。整体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信用风险大幅提升,对债券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第二大挑战是非标供给收缩,长久期资产供给不足。在利率下行、流动性相对合理宽松背景下,优质项目方对非标资金需求减弱,优质债权类资产供给减少。保险机构出于绝对收益目标、期限匹配、兼顾安全等各方面综合平衡,对优质资产的争夺更为激烈,资产荒仍会持续。实际上,长久期资产供给不足问题长期存在。这本质上是由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广度、深度所决定,短期难以改变。市场现有产品难以满足匹配需求,合意产品供给不足将是保险资金面临的长期难题,需要在资产挖掘、项目挖掘上继续发力。

同负债端一样,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也给资产管理加大难度。随着环境和气候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贷款和债券的信用风险以及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随之显现,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将进一步暴露。就资产而言,按照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增量资产可以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存量资产却会存在资产搁浅、资产贬损、资产风险等问题。过往优质的能源、石油、煤炭项目,当前成为高风险资产,这对保险资金存量处置的影响较大,保险资金需要着重控制成本、控制风险,保证资产保值。

偿二代二期将于2021年上半年发布,业内人士认为其将对保险资金运用产生深远影响。偿二代无论是穿透、集中度、资产负债表的利率,都将对偿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并将进一步延伸到资产端投资策略。权益方面,偿二代二期更多体现的是穿透,这对权益投资并不友好;固收方面,从具体穿透来看,目前较大公司的固收类(包括非标)品种配置依然面临困难。由于过渡期只有三年,保险机构需要从资产端深度研究,考虑投资策略的应对方式。

最后一项挑战是如何把握好股权投资机遇。保险资金重视股权投资是股权配置转型过程中的必修课,一方面存在配置需要。当前人口结构变化、低利率背景下,保险资金需要增加权益投资、另类投资以提升收益、覆盖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获得监管支持。过去制约未上市股权退出渠道的因素在好转,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政策的出台,明确界定了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在另类投资,尤其是在不动产、未上市股权投资上各自的角色和定位,未来一段时间未上市股权将迎来新投资布局的机遇期。虽然趋势明朗,但是配套机制仍待完善,保险资金内在的激励机制仍存在技术上如何估值、如何经营考核等问题。保险资金要稳定收益,需要把长钱的优势发挥好,克服重重障碍,通过行业研究一套适合保险资金的估值方法。

如何把握新机遇

曹德云认为,险资虽然面临多项挑战,但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变化也激发了一些新机遇,值得关注把握。

首先,碳中和机遇下,险资应注重ESG投资。一是公司治理层面要有专门部门负责ESG相关工作,包括战略政策、风险管理等。二是要有明确的量化战略目标,配置资金和人力资源,对高风险的行业管好风险敞口。三是要强化环境信息披露,重点研发绿色金融产品,注重发挥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运用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来进行识别对标。

其次,重视养老金融,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随着四大类养老金融产品试点的持续推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大类资产配置、长久期资金管理优势,积极提供能力输出、产品输出,开发服务于养老目标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第三支柱建设过程中,投资咨询和投资顾问将有较大发展,这对于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是重要的能力输出途径,保险资管公司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为我国养老产业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再次,紧跟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保险资金运用要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响应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产业战略,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区域等重大发展机遇,发挥保险资金在规模、期限等方面的优势特征,积极把握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努力服务好实体经济。同时,保险资金需要积极围绕“十四五”明确提出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向,进一步拓宽另类投资领域,拓展现代产业体系升级相关领域,挖掘优质企业的投资机会。

最后,险资可借助金融科技,继续加强风险控制。科技影响下,金融风险的传递、路径、因素演变加剧了风险判断与防范的难度。保险机构要通过科学的关键风险指标及限额设置、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投资风险预警与监控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丰富风险管控手段,大力推动信息化系统建设,打造集组合管理、信用评级、数据质量管理等多模块、智能化的IT系统,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可以不断迭代升级的定量化、数字化风险管理系统,使风险判断更清晰。同时,保险机构需要提高风控能力,关注主体信用转向关注主体质量,不单独依赖银行担保和抵质押,聚焦运营能力和现金流情况,通过能力的提升和手段的丰富,持续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险资中长期面临五大挑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6-17

□实习记者 于文哲

在2021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来自保险和券商的70多位专家就险资运用形势展开讨论。与会人士总结出险资中长期面临的五大风险挑战:信用风险,气候风险,长久期资产供给不足,偿二代落地,股权投资操作难度大。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面对风险挑战,险资要从重视风险控制、把握养老金融机遇、探索ESG投资等方面应对。

中长期面临五大风险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对于险资来说,固收市场的挑战颇为严峻。一方面是利率下行,由于市场行为、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我国将面临利率中枢长期下行。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加剧、防控难度加大。自去年开始,信用违约风险明显上升。2021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共有52只信用债发生违约,涉及债券存量规模583.51亿元,信用评级调降引起市场高度紧张,容易触发加速到期。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一季度的25家违约主体中10家为高评级国有企业,使“国企信仰”受到严重冲击。此外,债券违约从个体向行业、区域延伸,影响程度和范围增加。永煤事件后,山西省煤炭企业、钢铁行业,以及天津、贵州等地方融资平台面临估值大幅提升、融资成本增加、债券发行难度加大的局面。整体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信用风险大幅提升,对债券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第二大挑战是非标供给收缩,长久期资产供给不足。在利率下行、流动性相对合理宽松背景下,优质项目方对非标资金需求减弱,优质债权类资产供给减少。保险机构出于绝对收益目标、期限匹配、兼顾安全等各方面综合平衡,对优质资产的争夺更为激烈,资产荒仍会持续。实际上,长久期资产供给不足问题长期存在。这本质上是由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广度、深度所决定,短期难以改变。市场现有产品难以满足匹配需求,合意产品供给不足将是保险资金面临的长期难题,需要在资产挖掘、项目挖掘上继续发力。

同负债端一样,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也给资产管理加大难度。随着环境和气候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贷款和债券的信用风险以及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随之显现,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将进一步暴露。就资产而言,按照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增量资产可以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存量资产却会存在资产搁浅、资产贬损、资产风险等问题。过往优质的能源、石油、煤炭项目,当前成为高风险资产,这对保险资金存量处置的影响较大,保险资金需要着重控制成本、控制风险,保证资产保值。

偿二代二期将于2021年上半年发布,业内人士认为其将对保险资金运用产生深远影响。偿二代无论是穿透、集中度、资产负债表的利率,都将对偿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并将进一步延伸到资产端投资策略。权益方面,偿二代二期更多体现的是穿透,这对权益投资并不友好;固收方面,从具体穿透来看,目前较大公司的固收类(包括非标)品种配置依然面临困难。由于过渡期只有三年,保险机构需要从资产端深度研究,考虑投资策略的应对方式。

最后一项挑战是如何把握好股权投资机遇。保险资金重视股权投资是股权配置转型过程中的必修课,一方面存在配置需要。当前人口结构变化、低利率背景下,保险资金需要增加权益投资、另类投资以提升收益、覆盖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获得监管支持。过去制约未上市股权退出渠道的因素在好转,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政策的出台,明确界定了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在另类投资,尤其是在不动产、未上市股权投资上各自的角色和定位,未来一段时间未上市股权将迎来新投资布局的机遇期。虽然趋势明朗,但是配套机制仍待完善,保险资金内在的激励机制仍存在技术上如何估值、如何经营考核等问题。保险资金要稳定收益,需要把长钱的优势发挥好,克服重重障碍,通过行业研究一套适合保险资金的估值方法。

如何把握新机遇

曹德云认为,险资虽然面临多项挑战,但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变化也激发了一些新机遇,值得关注把握。

首先,碳中和机遇下,险资应注重ESG投资。一是公司治理层面要有专门部门负责ESG相关工作,包括战略政策、风险管理等。二是要有明确的量化战略目标,配置资金和人力资源,对高风险的行业管好风险敞口。三是要强化环境信息披露,重点研发绿色金融产品,注重发挥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运用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来进行识别对标。

其次,重视养老金融,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随着四大类养老金融产品试点的持续推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大类资产配置、长久期资金管理优势,积极提供能力输出、产品输出,开发服务于养老目标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第三支柱建设过程中,投资咨询和投资顾问将有较大发展,这对于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是重要的能力输出途径,保险资管公司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为我国养老产业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再次,紧跟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保险资金运用要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响应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产业战略,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区域等重大发展机遇,发挥保险资金在规模、期限等方面的优势特征,积极把握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努力服务好实体经济。同时,保险资金需要积极围绕“十四五”明确提出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向,进一步拓宽另类投资领域,拓展现代产业体系升级相关领域,挖掘优质企业的投资机会。

最后,险资可借助金融科技,继续加强风险控制。科技影响下,金融风险的传递、路径、因素演变加剧了风险判断与防范的难度。保险机构要通过科学的关键风险指标及限额设置、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投资风险预警与监控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丰富风险管控手段,大力推动信息化系统建设,打造集组合管理、信用评级、数据质量管理等多模块、智能化的IT系统,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可以不断迭代升级的定量化、数字化风险管理系统,使风险判断更清晰。同时,保险机构需要提高风控能力,关注主体信用转向关注主体质量,不单独依赖银行担保和抵质押,聚焦运营能力和现金流情况,通过能力的提升和手段的丰富,持续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