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其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以及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特别是保险资金的长期性有利于维持绿色投资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融资结构转型调整过程中,保险资管机构正在从传统狭义的“资产拥有者”“资源配置者”,向“价值提供者”和参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主动管理者”转变。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很多机构都已经在探索将ESG理念融入到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投融资业务中,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对于“双碳”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还有待完善。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规范化的绿色金融标准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只有明确了绿色金融标准,才能更有效引导资金投向低碳减排的项目。目前信息披露口径还不够统一,仅有部分公司提供了ESG数据,对于投资者构建碳中和投资组合的基础数据较为匮乏。虽然国内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对研究和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开发ESG评级方法等,但还需要一定时间实现数据和标准的对接。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发挥专业优势,多方互动,共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二是相对于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与投资者多元化的风险收益要求,绿色产品供给比较有限。绿色金融产品在国内已经初具规模,但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上半年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但实际上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不同阶段需要差异化、多元化的产品来匹配。对于保险投资者,除绿色债券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指数化产品以及股权类基金等创新产品供给相对有限。在具体品种上,绿色债券融资期限相对较短,定价并无特殊优势;绿色股权投资主要在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项目普遍收益率相对较低,投资者也要兼顾战略目标和成本风险收益的平衡。
三是相对于双碳发展趋势下资本市场的新约束与新特征,保险资管机构适应绿色金融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存在不足。“双碳”已经成为长周期内最为确定性的投资赛道,而面对“双碳”的新约束,由于高碳资产价值减损和低碳资产价值重估,导致市场主体商业模式、盈利方式和估值体系正在发生明显调整,保险资管机构对此开展的前瞻性研究和评估明显还存在不足;在包括投研分析、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投后管理以及产品设计等资产管理全流程上,相应的研究框架、决策体系和管理手段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要及时调整投融资安排,防范并妥善处置潜在风险,实现绿色金融与企业转型的良性互动。
(和平/整理)
保险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其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以及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特别是保险资金的长期性有利于维持绿色投资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融资结构转型调整过程中,保险资管机构正在从传统狭义的“资产拥有者”“资源配置者”,向“价值提供者”和参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主动管理者”转变。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很多机构都已经在探索将ESG理念融入到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投融资业务中,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对于“双碳”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还有待完善。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规范化的绿色金融标准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只有明确了绿色金融标准,才能更有效引导资金投向低碳减排的项目。目前信息披露口径还不够统一,仅有部分公司提供了ESG数据,对于投资者构建碳中和投资组合的基础数据较为匮乏。虽然国内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对研究和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开发ESG评级方法等,但还需要一定时间实现数据和标准的对接。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发挥专业优势,多方互动,共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二是相对于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与投资者多元化的风险收益要求,绿色产品供给比较有限。绿色金融产品在国内已经初具规模,但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上半年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但实际上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不同阶段需要差异化、多元化的产品来匹配。对于保险投资者,除绿色债券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指数化产品以及股权类基金等创新产品供给相对有限。在具体品种上,绿色债券融资期限相对较短,定价并无特殊优势;绿色股权投资主要在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项目普遍收益率相对较低,投资者也要兼顾战略目标和成本风险收益的平衡。
三是相对于双碳发展趋势下资本市场的新约束与新特征,保险资管机构适应绿色金融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存在不足。“双碳”已经成为长周期内最为确定性的投资赛道,而面对“双碳”的新约束,由于高碳资产价值减损和低碳资产价值重估,导致市场主体商业模式、盈利方式和估值体系正在发生明显调整,保险资管机构对此开展的前瞻性研究和评估明显还存在不足;在包括投研分析、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投后管理以及产品设计等资产管理全流程上,相应的研究框架、决策体系和管理手段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要及时调整投融资安排,防范并妥善处置潜在风险,实现绿色金融与企业转型的良性互动。
(和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