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保险资金作为长线资金,更关注长期稳健的回报,这与ESG投资理念高度匹配。在我国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景下,险企未来将更注重环境社会治理,体现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各项责任实践,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方面积极作为。保险资管业在ESG投资领域目前存在哪些难点?保险资管业在ESG投资中可以做出哪些贡献?本期专题邀请相关从业者深入探讨相关话题。
□本报记者 和平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责任投资(ESG)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近日正式成立,专委会将从四个方面推动行业ESG投资发展:一是配合监管部门尽快完成保险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指引,为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加强国内外先进ESG经验的交流,为行业搭建更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三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加速构建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形成相关标准体系;四是不断总结行业实践,加大宣传和推广,全面推动责任投资深入开展。专委会的成立将助推ESG投资加速发展,为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体系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ESG投资是将获得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投资收益为主要目标的投资实践方式。据悉,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保险资金ESG投资指引,明确相关原则,细化有关要求,为保险资金更好地推进ESG投资等提供指导,保险资管行业在ESG投资中将大有可为。
兼顾公益性和财务回报
保险资金投资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ESG投资不仅承担社会责任,从投资价值角度看,也能实实在在创造价值。长期以来,保险资管机构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成熟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统计显示,2020年保险资金参与绿色投资余额超过5600亿元。
人保资产总裁曾北川认为,ESG投资的公益性与财务回报之间其实并不存在矛盾,兼顾外部性和财务回报的低碳投资是完全可行的,更多的矛盾可能体现在片面追求短期收益上。低碳投资本身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应该重点评估其中长期成本效益,从中长期角度看低碳投资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其收益是十分值得期待的。以光伏产业为例,尽管产业发展初级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现,目前光伏发电已经能够做到平价上网,未来更是有望显著低于火力发电,经济效益显著。人保资产总裁曾北川指出,财险网点遍布全国村镇,很多网点设置的初心就不是纯粹经济效益考虑。所以ESG投资较强的公益性这个特点反而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国寿资产党委书记、总裁王军辉指出,险资可以充分发挥超长期资金优势,可以推动落地一批兼具生态效益和投资回报的大体量项目。金融业与实体企业经营发展紧密相连,险企要真正将绿色投资落在实处,助推国家经济社会向绿色转型。
丰富绿色投资的工具和手段
“双碳”战略持续发力之下,资管市场相关的主题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的接受度也正在逐步提高。
王军辉认为,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投资品种多样、投资领域广泛的优势,丰富绿色投资的工具和手段,创新研发金融产品,满足各类绿色主体的多样性融资需求。一直以来,保险资管行业充分发挥超长期资金优势,推动落地一批兼具生态效益和投资回报的大体量项目,与实体企业经营发展紧密相连,才能绿色投资落在实处。
中再资产总经理李巍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很多机构都已经在探索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投融资业务中去,未来将更好地践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目标的统一。
长江养老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罡认为,保险业的发展理念正逐步向ESG理念延伸,探索构建全方位的绿色投资体系。未来保险机构将继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搭建“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绿色投资体系。
加大ESG投资人才培养力度
目前的投研体系仍以传统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率最大化为主,较少考虑绿色因素。但从国际趋势来看,绿色金融ESG已成为主流。若未来我国也顺应这一潮流,
新华资产总裁张弛指出,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投资关键靠人才,目前行业ESG投资研究领域人才专业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构建责任投资标准、发现绿色投资项目、识别投资风险等方面都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持,储备和培养专业人才成为市场机构发展的核心诉求。
苏罡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数机构还未对绿色投资领域形成专门的准则或组建专门的团队,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人才的培养对于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至关重要。
ESG投资须走向标准化
从国际经验来看,ESG投资的发展经历了从筛选、主题投资逐步向ESG整合拓展这一泛化到标注化的过程。我国的ESG投资起步较晚,信息披露相对有限,尚未形成主流投医的评价体系,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加码和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深入开展,ESG投资体系有望实现投资工具的标准化、评价体系的标准化以及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等。
对此,张弛表示,从顶层设计层面,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标准仍有一定差异。如排放标准、绿色金融定义和要求等,各地和中央的政策也有所不同。以绿色债券为例,在包括定义、种类划分、性质自愿、第三方鉴证、募集资金用途等方面与国际有一定的差异。以排放标准为例,目前电力的全国标准已经统一,其余化工等七大高碳产业的标准仍在统一之中。这些对国内投资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此外,目前国内投资端出台了较多政策,但是多为指导意见,实质性优惠政策较少,市场投资氛围尚不浓厚。以绿色债券为例,在发行端境内监管机构出台过相关鼓励措施,比如优化审批流程,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地方政府给予贴息等。但是从发行成本来看,相比普通债券并无明显优势。绿债价格对投资人吸引力不足,当前投资人对绿色投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风控和投资体系还未转换为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方面有独特的风控和投资模式。
苏罡建议,支持绿色金融要在制度层面对绿色标准进行统一界定。保险资金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于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原则及绿色投资标准还在不断地摸索,需要厘清绿色投资标的与传统投资标的评价标准的异同。在信息披露方面,沪深两市只有约25.6%上市公司披露了ESG相关数据,目前国内尚未有比较统一明确的ESG信息披露的原则及指引,需要进一步提升政策的全面性和精确性,进而与保险资金的投资形成良性的互动。
编者按:
保险资金作为长线资金,更关注长期稳健的回报,这与ESG投资理念高度匹配。在我国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景下,险企未来将更注重环境社会治理,体现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各项责任实践,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方面积极作为。保险资管业在ESG投资领域目前存在哪些难点?保险资管业在ESG投资中可以做出哪些贡献?本期专题邀请相关从业者深入探讨相关话题。
□本报记者 和平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责任投资(ESG)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近日正式成立,专委会将从四个方面推动行业ESG投资发展:一是配合监管部门尽快完成保险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指引,为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加强国内外先进ESG经验的交流,为行业搭建更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三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加速构建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形成相关标准体系;四是不断总结行业实践,加大宣传和推广,全面推动责任投资深入开展。专委会的成立将助推ESG投资加速发展,为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体系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ESG投资是将获得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投资收益为主要目标的投资实践方式。据悉,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保险资金ESG投资指引,明确相关原则,细化有关要求,为保险资金更好地推进ESG投资等提供指导,保险资管行业在ESG投资中将大有可为。
兼顾公益性和财务回报
保险资金投资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ESG投资不仅承担社会责任,从投资价值角度看,也能实实在在创造价值。长期以来,保险资管机构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成熟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统计显示,2020年保险资金参与绿色投资余额超过5600亿元。
人保资产总裁曾北川认为,ESG投资的公益性与财务回报之间其实并不存在矛盾,兼顾外部性和财务回报的低碳投资是完全可行的,更多的矛盾可能体现在片面追求短期收益上。低碳投资本身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应该重点评估其中长期成本效益,从中长期角度看低碳投资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其收益是十分值得期待的。以光伏产业为例,尽管产业发展初级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现,目前光伏发电已经能够做到平价上网,未来更是有望显著低于火力发电,经济效益显著。人保资产总裁曾北川指出,财险网点遍布全国村镇,很多网点设置的初心就不是纯粹经济效益考虑。所以ESG投资较强的公益性这个特点反而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国寿资产党委书记、总裁王军辉指出,险资可以充分发挥超长期资金优势,可以推动落地一批兼具生态效益和投资回报的大体量项目。金融业与实体企业经营发展紧密相连,险企要真正将绿色投资落在实处,助推国家经济社会向绿色转型。
丰富绿色投资的工具和手段
“双碳”战略持续发力之下,资管市场相关的主题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的接受度也正在逐步提高。
王军辉认为,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投资品种多样、投资领域广泛的优势,丰富绿色投资的工具和手段,创新研发金融产品,满足各类绿色主体的多样性融资需求。一直以来,保险资管行业充分发挥超长期资金优势,推动落地一批兼具生态效益和投资回报的大体量项目,与实体企业经营发展紧密相连,才能绿色投资落在实处。
中再资产总经理李巍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很多机构都已经在探索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投融资业务中去,未来将更好地践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目标的统一。
长江养老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罡认为,保险业的发展理念正逐步向ESG理念延伸,探索构建全方位的绿色投资体系。未来保险机构将继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搭建“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绿色投资体系。
加大ESG投资人才培养力度
目前的投研体系仍以传统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率最大化为主,较少考虑绿色因素。但从国际趋势来看,绿色金融ESG已成为主流。若未来我国也顺应这一潮流,
新华资产总裁张弛指出,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投资关键靠人才,目前行业ESG投资研究领域人才专业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构建责任投资标准、发现绿色投资项目、识别投资风险等方面都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持,储备和培养专业人才成为市场机构发展的核心诉求。
苏罡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数机构还未对绿色投资领域形成专门的准则或组建专门的团队,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人才的培养对于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至关重要。
ESG投资须走向标准化
从国际经验来看,ESG投资的发展经历了从筛选、主题投资逐步向ESG整合拓展这一泛化到标注化的过程。我国的ESG投资起步较晚,信息披露相对有限,尚未形成主流投医的评价体系,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加码和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深入开展,ESG投资体系有望实现投资工具的标准化、评价体系的标准化以及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等。
对此,张弛表示,从顶层设计层面,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标准仍有一定差异。如排放标准、绿色金融定义和要求等,各地和中央的政策也有所不同。以绿色债券为例,在包括定义、种类划分、性质自愿、第三方鉴证、募集资金用途等方面与国际有一定的差异。以排放标准为例,目前电力的全国标准已经统一,其余化工等七大高碳产业的标准仍在统一之中。这些对国内投资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此外,目前国内投资端出台了较多政策,但是多为指导意见,实质性优惠政策较少,市场投资氛围尚不浓厚。以绿色债券为例,在发行端境内监管机构出台过相关鼓励措施,比如优化审批流程,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地方政府给予贴息等。但是从发行成本来看,相比普通债券并无明显优势。绿债价格对投资人吸引力不足,当前投资人对绿色投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风控和投资体系还未转换为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方面有独特的风控和投资模式。
苏罡建议,支持绿色金融要在制度层面对绿色标准进行统一界定。保险资金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对于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原则及绿色投资标准还在不断地摸索,需要厘清绿色投资标的与传统投资标的评价标准的异同。在信息披露方面,沪深两市只有约25.6%上市公司披露了ESG相关数据,目前国内尚未有比较统一明确的ESG信息披露的原则及指引,需要进一步提升政策的全面性和精确性,进而与保险资金的投资形成良性的互动。